多數科技公司支持在家辦公(騰訊科技配圖)
騰訊科技訊(童云)北京時間2月27日消息,美國科技博客網站AllThingsDigital知名專欄作者卡拉·斯維什爾(Kara Swisher)近日撰文稱,雖然雅虎實施了在家辦公禁令,但大多數科技公司都支持在家辦公政策。文章指出,梅耶爾想要通過這項舉措加快雅虎構建自身公司文化的進程,刺激公司員工進行創新活動,但是否能夠成功則有待觀察。
以下是這篇文章的全文:
上周,一場激烈的爭論在各個社交網絡和媒體界爆發,這場爭論是圍繞我們此前報道的一則消息而展開的,內容是雅虎首席執行官瑪麗莎·梅耶爾(Marissa Mayer)下達了一項新的命令,禁止這家硅谷互聯網公司的員工在家辦公。
在我發布的來自雅虎人力資源總監杰克·利塞斯(Jackie Reses)的內部備忘錄中,這家公司頒布了這項由梅耶爾推進的最新規定,要求遠程辦公的雅虎員工在6月1日以前到公司上班。“當我們在家辦公時,經常都會出現的結果是工作速度和質量被犧牲。”備忘錄說道。“我們需要變成一個整體的雅虎,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要從員工親身聚集到一起開始。”
梅耶爾這項最新舉措的目標是解決一個令雅虎備受折磨的問題:在過去多年時間里,雅虎一直都面臨著員工創新無力的困境,而梅耶爾則希望讓他們“重現青春”。在與此相關的許多問題中,有一個問題是雅虎不拘小節地執行其在家辦公政策,而該公司對這種政策的管理不善,從而創造出了一種缺乏激勵性的文化。
但是,除非我誤解了這份備忘錄的內容,否則雅虎的這項禁令所針對的就并非只是那些長期在家辦公的員工——大概有數百名員工采用這種工作方式——而且還針對那些每周有一兩天時間在家辦公的員工。
有消息人士告訴我說,梅耶爾一直都對雅虎停車場中的景象感到特別煩惱:在早上員工上班時,停車場遲遲都不會滿位;到下午五點的下班時間,停車場很快就會變得空無一物——在谷歌(微博)(梅耶爾曾長期擔任谷歌高管)等其他科技公司中,這種景象是非典型的。首先,她正在通過向員工提供額外津貼的方式——比如說免費食品和智能手機等——來嘗試改變雅虎的公司文化。與此同時,梅耶爾還是十分務實的,她已經制定了周五下午需要召開FYI(提供消息以供參考)周會的制度,并采取了更加嚴格的員工表現評核政策。
但是,梅耶爾現在必須采取一些不受歡迎的措施來訓練雅虎“大軍”,首先就要拿在家辦公“開刀”,而她的這項舉措已經在公司內外都掀起了軒然大波。雅虎內部的某些員工很明顯對梅耶爾的這項舉措感到震驚,尤其是此舉可能對那些身為母親的職業女性造成十分重大的影響。
“當一名工作母親(指梅耶爾)支持這種舉措時,你就會知道我們距離一種文化有多么遙遠——在這種文化下,女性經常需要作出的吃力不討好的犧牲將會受到尊敬。”我從一名雅虎內部人士那里收到的一封電子郵件這樣說道。梅耶爾自己剛剛在最近做了媽媽。
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桑尼韋爾的雅虎公司總部,其他許多人則指出,梅耶爾在她辦公室旁邊建起的托兒所——她自掏腰包建起了這個托兒所——對于工作母親來說是一種額外待遇,而雅虎的其他員工則沒有獲得同等的待遇。“我想要知道的是,如果我的妻子帶著我們的孩子和保姆去上班,把他們安放在隔壁的房間里,那么到底會發生些什么事情呢?”另一名雅虎員工的丈夫開玩笑地說道,他的妻子即將失去在家辦公的特權。
就我能從雅虎職業頁面上看到的信息來看,這家公司的員工通常會提供“日托靈活支出賬戶”(Dependent Day Care Flexible Spending Account),他們能使用這個賬戶來為“看護支出”付費,如“日托或放學后看護服務”等。
雖然對人事政策突然改變將帶來的員工如何適應的問題感到擔心是無可厚非的,但也有一些人認為,限制員工在家辦公是個好主意,原因是這將有利于刺激公司文化的構建,在公司內部創造出一種合作精神,而這些都是雅虎長期以來一直缺少的東西。“梅耶爾所做的正是優秀的領導人應該去做的事情。”有人在Twitter上這樣說道。“她需要確保雅虎的團隊親身聚攏在一起進行溝通和合作。”
谷歌首席財務官帕特里克·皮切特(Patrick Pichette)最近在澳大利亞發表講話時曾談及此事,當時他被問及谷歌內部的員工溝通問題。“這是個令人驚訝的問題:‘谷歌內部有多少人會相互溝通?’我們的答案是:‘幾乎沒有。’但神奇的是,員工們有時候會共同進餐,或是花時間在一起討論各自的想法,又或是在電腦上詢問:‘你對這件事情是怎么想的?’我們認為,這些神奇的時刻無論對于公司的發展、個人的發展還是構建強大的社區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這也就是說,谷歌官方允許很多員工在家辦公,甚至是鼓勵他們這樣做。當我問及谷歌的在家辦公政策時,這家公司告訴我說:“我們沒有什么正式的政策,谷歌員工自己會作出良好的判斷。”
在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員工也享有同樣的待遇,這家公司證實其擁有一項“政策來提供(辦公地點)靈活性”。事實上,Facebook的一名高管向我表示,這家公司的照相應用完全是在一名工程師的車庫中被開發出來的,這個應用的開發團隊只要想在家里辦公,那么就可以不到辦公室上班。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也表示,該公司“現在沒有什么正式的政策”,但該公司指出,在情況允許和獲得經理的批準以后,許多員工都會長期或短期在家里辦公。
整個科技行業中,情況都是大同小異的,這是一種理念的部分內容,那就是允許科技人才制定自己的規則——從他們喜歡穿什么衣服到何時和在哪里工作等——這種理念已經深深扎根在科技公司的文化中。
惠普的一名發言人表示:“我們不禁止(在家辦公),許多惠普員工都在這樣做……這在惠普根本不是問題,而且過去很多年都是這樣能。有些員工會長期在家辦公,而其他一些員工則會在主管批準的情況下偶爾在家辦公。”AOL的一名發言人稱,該公司不禁止在家辦公;音樂流媒體服務提供商Netflix的發言人則援引該公司工作條例的內容,強調指出該公司擁有一種“自由和責任文化”,并指出:“我們不會以員工的工作時間長短或在辦公室里花費多少時間為標準來對其作出評估。我們真正關注的是要完成偉大的工作。”
Twitter則擁有不太一樣的政策,但仍舊支持員工在家辦公。這家公司的一名發言人表示:“我們相信,當員工在同一個屋檐下工作時會創造出重大的有形和無形效益。但我們也認識到,允許員工偶爾遠程工作也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允許存在這種靈活性。”
思科的一名發言人表示,這家網絡設備公司也允許員工在家辦公,但必須得到直屬上司的批準:“那些獲得批準的員工當然可以在家辦公。而且,在由Webex等技術提供支持的協作套件和思科網真(telepresence)的幫助下,在家辦公也是僅次于親自到辦公室辦公的次優選擇。”微軟發言人則表示,這家軟件巨頭“為所有員工都提供靈活的工作時間表”。
IBM則很可能是長期以來遠程辦公領域中表現最好的公司之一。從IBM的企業網絡頁面來看,IBM也看重環境效益:“IBM是最早倡導相關計劃來減少員工通勤的全球性公司之一,在將近二十年時間里一直都在持續實施這些計劃。這些計劃包括兩個主要的方面,分別是:(a)在家辦公計劃;(b)機動員工計劃。今天,IBM有12.8萬多名全球員工(在員工總數中所占比例為29%)參與了這些計劃中的一項。在2011年,單單是在美國,IBM的在家辦公計劃就節省了大約640萬加侖的燃料,令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5萬多噸。”
科技創業公司也基本上都支持在家辦公政策。
房屋租賃網站Airbnb的一名發言人表示:“這是一項靈活的政策。管理層認為,合適的作法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地理位置服務提供商Foursquare發言人則表示:“我們的政策是允許‘靈活的工作時間’——這項政策既適用于員工的工作時長,也適用于工作地點。雖然我們沒有專門的遠程工作員工,但有些員工確實會偶爾在家里工作,我們覺得這沒問題。”
美國個性化社交應用Path也采用基本上相同的政策,該公司的一名發言人表示:“Path擁有一項在家辦公政策。管理層會和員工一起制定具體細節。”
在我詢問的科技公司中,只有一家公司并未馬上做出回應,那就是蘋果。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這家公司一直都以實施嚴格得多的員工管理規則而聞名。與此相比,另一家科技巨頭亞馬遜則以其靈活的工作政策而聞名。
不過,從整體上來說,梅耶爾正在利用其在家辦公禁令開辟新的“土地”。至于這項舉措是否足以加快雅虎構建自身公司文化的進程,則只能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