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于有了自己單獨的房間,讀書條件好多了。”江西上饒市萬年中學高三女生龔莎高興地說。她家所在的“萬和家園”,是萬年縣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小區,已經有643戶保障對象入住,項目全部建成后,可解決1635戶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
11月13日上午,龔莎驚喜地看到江西省委書記蘇榮走進她家。她的父親龔壽紅在一家水泥廠打工,母親沒有穩定工作,一家人過去長期寄居親戚家。現在住的是兩室一廳,每月房租只需74元。龔家幾乎沒有裝修,家具也大都是舊的,但一家人對這套房子很滿意。
“十一五”期間,江西省累計投入600多億元,改善了64萬多戶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條件,惠及人口超過200萬。“十二五”期間江西的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依然艱巨,僅今年就有32萬套開工建設。保障房建得怎么樣?入住群眾是否滿意?帶著這些問題,蘇榮和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趙智勇等一行,赴景德鎮、上饒和鷹潭三市開展調研。
在上饒鄱陽縣“富康小區”,蘇榮看了個體戶虞朝亮的家后滿意地說:“這里的保障房設計合理,功能布局也好,看不出只有這么點面積。”虞家在底樓,面積只有49.7平方米,但收拾得干干凈凈,透著股敞亮勁兒。縣委書記張之良介紹說,“富康小區”選址在縣城中心地段,配套設施齊全,生活很便利。蘇榮叮囑道:“安居性工程要做到共享公共資源,讓住戶能融入當地居民的生活。我們不僅要解決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而且要做到保障房有好的環境,入住群眾有好的心情,住得有尊嚴。”
站在“萬和家園”第五期工程的工地上,蘇榮詳細地詢問采取了哪些措施保證保障房的質量,監理、質檢和群眾監督能不能落實到位,有關人員一一給出了肯定的回答。蘇榮強調,“政府在保障房上花的精力要比商品房更多,要求更嚴。造房建樓需要精于算計,但絕不能算計群眾”。(記者 劉士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