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沙市政府、開發商以及專家的多次協商與論證,長沙潮宗街古城墻如何保護終有定論。昨日,湖南省文物局召開情況說明會,該局文物處處長熊建華披露,古城墻將采取“原址保護與異地遷移保護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保護,而原址保護的城墻長度約為20米,是總長120米的古城墻中“保存最完好、信息量最豐富、價值最重要的一段”。
對于為何只保留20米,熊建華表示,除了基于文物保護、地質狀況等基本因素的考慮外,還兼顧了開發商即長沙開福萬達廣場投資有限公司修改原有建筑方案的可行性。本報記者徐海瑞 長沙報道
這20米的價值
保留了戰爭痕跡,能全面反映城墻價值
長沙潮宗街古城墻的珍貴之處,不僅因為古城墻跨越宋元明清等朝代,還有城墻保存的完整性。
“宋代城墻保存到現在的已很罕見,全國僅有十幾處,湖南此前僅在茶陵縣發現一處,現已是國家一級保護文物。”柳肅介紹說,潮宗街古城墻共有兩段墻體,內側墻體屬宋元時期,外側墻體屬明清時期,兩段墻體呈現明顯的疊壓關系,其中還保留著明顯的戰爭痕跡:現場不僅發現了刻有“忠義軍”字樣的城磚,展現了抗金時期長沙保衛戰的景象,明代的城墻還有一段堆砌凌亂,“應該是當時長沙在抵御外敵入侵時,城墻被毀壞后,在倉促之中砌起來的。”
另外,潮宗街古城墻還體現了近千年來湘江河道的變遷,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郭偉民介紹,對照土層結構和古地圖可以得知,目前所發現的古城墻之外就是湘江,該地段距現在的湘江河岸有100多米,“說明湘江河道發生了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