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道道禁令為何只留在紙上?
在秦嶺地區一些別墅項目建設現場記者看到,這些項目不僅占地甚廣,而且對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景觀影響較大,一些項目建設過程中出現了大片山體被人為開挖用于造景和蓋房的現象。而對于出現在秦嶺的眾多別墅項目,周邊的村民和群眾普遍表示了氣憤和反對。不少群眾認為,秦嶺土地資源十分寶貴,而這些別墅項目動輒占地數百畝,卻只用于建設供少數人居住的別墅,是對土地資源的極大浪費。
朱家灣村二組一位村民說,由于山區地形限制,朱家灣村人均土地很少,他們組里人均只有7分多地。這些房地產開發項目來了后,許多原本用于種植小麥、苞谷、黃豆等作物的耕地都被征走了。
而據記者了解,為保護秦嶺北麓的生態環境,早在2003年陜西省就對秦嶺北麓的生態環境進行了專項整治,并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秦嶺北麓從事房地產開發建設、修建商品住宅和私人別墅。2007年1月,陜西省政府又印發《陜西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綱要》,其中明確規定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秦嶺北麓區域內從事房地產開發、修建商品房和私人別墅。
雖然有當地政府的三令五申,但秦嶺地區的別墅建設卻為何依然禁而不絕?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除了一些項目采取旅游度假等變相開發的名義蒙混過關之外,相關部門的默許甚至漠視是一些別墅項目得以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
在商洛市柞水縣,國土、建設、林業等部門負責人表示,對于營盤鎮三個別墅項目的審批和監管,他們都按照旅游開發的名義予以了審批,從單個部門的審批行為來看并無違規之處。但記者發現,這些項目后來出現別墅開發的苗頭,卻沒有政府部門出面予以監管和糾正,直到被媒體曝光后當地才采取措施予以調查和整頓。
而在位于柞水縣營盤鎮的“安德魯西亞”項目現場,記者發現項目建設方工作人員租住在附近的陜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溝保護站內。保護站負責人表示,“安德魯西亞”項目建設范圍并不在保護站管轄范圍內,而對于為何出租房屋給項目建設方,這位負責人卻不愿給予回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授呂仁義認為,秦嶺是西安乃至整個陜西省的生態屏障,而在秦嶺地區建設開發別墅,會使得人類活動過多的向秦嶺地區延伸,從而干擾秦嶺地區的地下水補給等生態系統,對區域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同時對秦嶺地區的歷史文化氛圍和自然景觀也有破壞作用。在秦嶺地區進行房地產開發,是盲目追求利益的表現,同時也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結果,下一步應下決心堅決遏制秦嶺房地產開發,確保秦嶺地區生態環境得到切實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