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別新房打政策擦邊球銷售
實際上,上述中介人員還向記者坦言,現在一般小產權房不會明目張膽地大肆銷售,大多都是暗中交易的,畢竟國家正在清理小產權房,被查到還是比較麻煩的。
盡管多數小產權房銷售轉入“地下”,但還是有個別開發單位敢于頂風銷售。
當記者從孫王場樓盤沿著云景里南區走到藍島大廈附近時,一個“精裝現房兩室兩廳65萬起”的巨大廣告牌吸引了記者的注意。果然,記者在附近的一家中介機構獲悉,該盤為小產權房,且售價已經達到均價12000元/平方米。
隨后,記者按照廣告牌指引,來到了云景豪庭的售樓接待中心。該銷售人員向記者介紹,“云景豪庭是村居委會蓋的樓,其中部分樓盤產權證是村民的名字,永遠不能過戶給外地人,但有一部分房源是外地人可以購買的”。
“我們這個樓盤項目用地是以前村民的宅基地,完全不占用耕地。”上述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項目是2005年拿到建設許可的,而國家2008年禁止新建小產權房,對于之前得到建設許可的并未有明確規定,所以購房者完全無需擔心拆除或者不合法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該盤銷售人員向記者表示,這個樓盤以后轉成大產權房子的可能性非常大。他表示,小區位置比較特殊,處在黃金(1744.80,-14.90,-0.85%)地段,并且小區沒有與任何開發商合作,將來極有可能轉成保障房,到時只要補交買賣環節該征收的稅費就可以了,即使是需要交納土地出讓金也是居委會去交。
對此,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張絮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家一直未承認這類小產權房的合法性,上述小產權房樓盤部分房子已經出售給外地人或者城鎮居民,這種做法是在打政策的擦邊球,給購房者造成誤區,以這種方式吸引購房者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