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房地產市場上,關于精裝房的質疑聲接連不斷。眾所周知,開發精裝房意味著更大的利益空間,而消費者也能從中獲取折扣和便利;此外,由于可以避免二次裝修造成的破壞結構、浪費和擾民等現象,政府也鼓勵開發精裝房。正是這樣一件看似雙贏的好事,為何如今卻成為了令消費者和開發商感到頭痛的問題?
近日,中新網房產頻道接到北京綠地新都會?國際花都小區多位業主反映,稱自己購買的精裝房做工粗糙,質疑其是“面子工程”。中新網記者親身暗訪,發現所謂的精裝房在很多細節上確實存在瑕疵。對此,小區的開發商回應稱,精裝房一點問題沒有很難實現。面對精裝房發生的爭議,律師稱“法院對細節的判斷決定輸贏”。而開發商在裝修細節上的好壞,又何嘗不是決定著未來精裝房市場的“輸贏”。
精裝房不“精” 被質疑是“面子工程”
近期,有多名業主向中新網房產頻道投訴,北京某知名小區內的精裝房做工粗糙,并存在多處安全隱患。為此,記者特地趕到這個地處房山的小區里一探究竟,發現原本早該完成的收房任務仍在進行,一些已經裝好的地板被拆掉重裝,部分業主也被開發商分批單獨約談。
在業主韓先生家中,記者看到墻面和地板上有清晰的劃痕,墻角線和門框上有很長的縫隙。此外,房屋里還貼著密密麻麻的小紙條。據韓先生介紹,貼紙條的地方是驗房過程中,驗房師發現有問題的地方,因為是裝修過的房子,有些問題肉眼很難看出。“所謂的精裝房,就是個面子工程”韓先生說。
由于業主們接連向媒體和建委反映,開發商答應將部分問題嚴重的地板拆掉重裝。而令人震驚的是,家在九層的齊女士發現,地板拆過后,墻面上竟然出現了一個巴掌大小的“空洞”;一些裸露在外的墻面,隨便用手指便能鉆動。有業主向記者表示,懷疑小區的房子存在質量問題。
業主無奈“被收房” 修復期內無法入住
據記者了解,業主在跟開發商簽訂的商品房預售合同中規定,“由出賣人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工程質量的規范和標準,在商品房交付之日起60日內負責修復,并承擔修復費用,買受人不能以此作為拒收房的理由”。
對此,業主韓先生表示,正是受合同里“霸王條款”的限制,驗房期過后,無論業主是否滿意,都算是已經收房;若是不付清相關費用,就不能拿到房屋鑰匙。“地板都給拆了,根本沒辦法入住,怎么能算是修復期呢?”
而工程部的員工在跟業主協商修復時間時,一直不愿明確給出修復的工期,都用“盡快”、“預計”等模糊性的語言回復業主。“其實業主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盡早搬進新家,并沒有其它過分的要求,當然開發商愿意做出點賠償,那自然是最好了”,一位小區業主向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