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報道稱,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的房租平均漲幅超過10%,地段好的漲幅甚至達到20%。有人擔心,房租堪比綠豆,會成為新的影響民生與穩定的因子。 對于房租突漲,有歸結為多年平緩滯脹后的補漲要求,有認為是畢業生入市旺季與城中村改造的需求所致的,也有痛斥房產中介在搗鬼的:勸房主漲價或囤積房源、違規轉租以拉抬房租。此種陰謀論意味深長,即利益集團通過操控房租讓人覺得租房不劃算,從而推動購房;或以此質疑房地產調控的效果,從而影響政府決策。有關部門剛剛揪出了綠豆漲價的元兇,房租上漲陰謀論當然很容易“取信于民”,既可獲得道義上的共鳴與支持,又能轉移供求矛盾,并將復雜的漲價問題簡單化。 按發改委的通報,去年10月17日,吉林玉米中心批發市場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召集16個省區市109家綠豆經銷企業開會,宣稱“2009年綠豆主產區產量同比下降64.05%”,如此“捏造散布綠豆大幅減產等漲價信息,統一價格上漲共識”,對全國綠豆價格的上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言之鑿鑿,綠豆漲價是“蓄謀已久”,市場也的確從去年年底就開始了一波大漲行情。不過,一直到今年年初,綠豆、大蒜的價格持續高燒不退時,相關部門對炒作之說還是不以為意的。5月14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負責人回應說,從實地調查了解的情況看,大蒜價格上漲主要是因為前幾年價格過低,導致種植面積下降,供應偏緊。綠豆等農產品價格上漲,也主要是受異常氣候影響。(《北京青年報》5月15日)
即便有人哄抬物價,相關部門的后知后覺又何其晚也,差不多時過境遷了,才煞有介事地弄出一個元兇來罰點錢了事。同樣,房租的過快上漲不容忽視,若簡單地歸結為“陰謀”,恐并不能從根本上紓解民生缺乏保障的難題。歸于陰謀論容易,而未雨綢繆總是很難。對房租上漲,業內人士認為,政府面對這種情況應盡早介入,提供公租房,引導房租走向合理區間。比如,大面積的城中村改造讓“蟻族”被迫尋找新住所,政府有關部門事先可有預案?
其實,任何漲價都有目的性,不是陰謀,即是陽謀,包括公共服務部門的水、電、油、氣漲價,都是為了獲取一定利益。只是,來自民間資本或利益推動的漲價,不會如政府部門一樣有堂而皇之的聽證、公示,只能是暗流涌動的“陰謀”,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及時監測,將不良苗頭消除在萌芽狀態。
資本天生逐利,總要四處尋求投資收益,在流動性充裕的情況下,潛在的價格波動在所難免。相關職能部門對此要心中有數,做到水來土掩。漲價有陰謀,政府應對要有陽謀,這樣,才不至于按下葫蘆起了瓢,跟在游資后面大呼小叫。否則,事后縱然找到監管失職的替罪羊,又于事何益?(余人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