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對飲水質量越來越重視,凈水器產業隨之走紅并呈爆發式增長。不少市民選擇安裝家用凈水器或者購買小區凈水機的水,期望以此獲得飲水安全。不過,面對市場上名目繁多的家用凈水器,消費者該如何選擇呢?經過凈水器處理的水真的一定健康安全嗎?
品種繁多價格差距大
作為城市居民,自來水是我們飲水的主要來源。近幾年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自來水廠對自來水的傳統加工技術進行了改造,在絮凝、沉淀、過濾、氯消毒四環節之外,還增加了預處理和深度處理,自來水出廠達到了國家生活飲用水的標準。
北京公眾健康飲用水研究所所長李復興介紹,剛出自來水廠的水是安全的,但輸送到終端用戶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因為輸配管道和中間水箱是造成自來水二次污染的重要因素。
同時,我國多數自來水廠仍用100年前的常規處理工藝來處理現在的水。氯作為我國自來水中主要添加的殺菌劑,它本身可能和水中的有機物發生反應,生成消毒副產物,成為水的新污染源。
“用自來水燒開水,經常會有水垢,心里總是不放心。去年買了臺凈水器,現在水垢確實少了。”家住朝陽區中鐵國際城的王女士告訴記者。由于公眾健康飲水意識的增強,像王女士一樣開始使用凈水器的人越來越多。
據李復興介紹,凈水器就是對自來水進行深度處理的飲水裝置。6月9日,記者走訪國美、蘇寧等家電賣場發現,凈水器品種繁多,且分龍頭型凈水器、臺上式凈水器、壁掛式凈水器、櫥下式凈水器等多種,價格也相差懸殊,從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蘇寧電器北苑店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天氣比較熱,凈水器市場持續升溫,一天有時候能賣十多臺。
至于為何凈水器之間價格差距這么大,銷售人員解釋稱,凈水器價格差距較大,主要在于品牌影響力、濾芯、濾膜技術水平和使用壽命的不同。
概念營銷層出不窮
雖然凈水器行情火爆,但不少消費者抱怨,凈水器市場品牌繁雜、價格混亂、宣傳夸張,一般的消費者很難理性判斷。而記者走訪市場發現,目前銷售的凈水器名目繁多,粗略統計就有純水機、納濾凈水機、反滲透直飲機、管道超濾凈水機等十幾種。凈水技術也是五花八門,概念紛雜。“技術派”把“活性炭”、“微濾”、“超濾”、“反滲透”等技術名詞作為宣傳重點;“水質派”側重宣傳“離子活化水”、“礦化水”、“小分子團水”等概念水;“理療派”則高調地打出“美容”、“祛斑”、“磁化”等招牌,讓消費者如墜云里。
一些凈水器大肆宣稱其凈化水具有一些神奇的功效。在淘寶上某品牌活化純水機,宣稱能有效中和人體酸性毒素,調節平衡體液的酸堿度,降低人體因酸性體液過多引起的疾病幾率,同時可清除人體血液中70%的自由基,預防疾病和減緩人體細胞衰老。更有一些凈水器品牌直言“長期飲用通過我們凈水器凈化的產品,能延年益壽、抵抗癌癥”。而殺毒消菌、改善水質,有益身體健康等宣傳語在各個凈水器宣傳中均能看到。
“我對凈水器本來了解就不多,來到賣場聽到銷售人員介紹這么多功能,都不知道買哪家的好。”準備購買凈水器的李先生感慨道。
“宣稱有保健功能的,肯定是在炒作概念。”李復興表示,在凈水工藝上主要存在活性炭吸附、膜技術過濾等,或者是多種工藝進行組合,因工藝和材質不同,價格上確實存在差異,但所有的凈水器都是在“做減法”,凈化出來的水分子不會有變化,沒有任何保健、藥用功能。
李復興還告訴記者,凈水器行業較低的行業門檻,造成行業惡性競爭激烈、市場魚龍混雜,非法生產和假冒偽劣產品屢禁不止。據了解,我國生產家用凈水器企業總數約為3000家,其中僅有1000多家獲得衛生部批準。
或存二次污染隱患
目前,不少消費者以為購買了凈水器就萬事大吉了。事實上,凈水器屬于周期性消耗品,使用過程中會不斷降低凈化效果。
李復興表示,凈水器主要通過濾芯來凈化水質,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濾芯就需更換。“濾芯使用壽命少則三個月,多則半年必須更換。因為無論使用何種濾材,濾材上都會吸附大量的有機物,很容易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導致凈水器凈化效果變差。”
據了解,目前常用的濾芯活性炭不僅對微量有機物有吸附作用,對細菌也有吸附作用,活性炭上的孔洞吸附的細菌容易繁殖,同時活性炭的吸附容量有限,當吸附能力飽和之后,吸附過多的雜質就會掉落下來,此時通過凈水器出來的水還不如沒有凈化過的自來水衛生、安全。
還有很多消費者為圖方便就近在小區凈水機購買凈水,那么,小區凈水機過濾的水安全嗎?
食品安全專家董金獅表示,小區凈水機是家用凈水器的放大版,其設備維護、濾芯的更換基本上靠商家自律。小區凈水機任憑風吹日曬,如果清洗、消毒不及時,這些設備中的過濾裝置,很有可能又會形成新的細菌滋生地。
董金獅指出,現在市場上銷售的凈水器,有一些根本達不到凈水要求。一些小企業從不同廠家購置價格低廉的機殼、線路板和過濾系統,組裝后就拿出來售賣,設備本身的衛生可能都無法保障,一旦使用,居民接觸到的很可能是被二次污染過的水。
不同標準各自為政
凈水器市場品牌林林總總,質量參差不齊,加上一些不規范中小廠商的惡性競爭,凈水器市場亂象叢生。董金獅表示,這是因為目前尚沒有統一的凈水器行業國家標準,對其進行嚴格規范。
董金獅介紹,目前關于凈水器的規范主要依據四個標準:一是將天然水加工成自來水,必須按GB5749-2006標準,并且需通過衛生部門發衛生批件;二是衛生部門2001年發布的行業規范《一般水質處理器衛生安全與功能評價規范》;三是由建設部出臺的行業規范,針對凈水器的納濾提出要求;四是衛生部2001年發布的行業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與功能規范》。但現有標準對凈水器市場沒有起到應有的規范作用。
記者在走訪凈水器市場后發現,廠商間的凈水器凈化標準也各不相同,有的宣傳美國國家衛生基金會NSF/ANS161標準證書,有的標注日本上水道認證,有的標識為衛生部《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標準等。
董金獅坦言,目前國內凈水器行業尚未有統一的標準,凈水器企業的標準各自為政,這些成了整個凈水器市場混亂的根源。“很多企業生產出來的設備,經其凈水設備處理過的水質量、安全指標等難以判斷,同時也存在很多安全隱患,比如材料,有些設備所使用的材料并非食品級的,在處理水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不利于健康的物質帶入水中;有些濾芯在經過第一道、第二道時,可能會有二次污染等。”
董金獅呼吁,希望凈水器強制性國家標準能早日出臺,讓企業有標準可依據,讓凈水器市場更加規范,讓消費者能放心購買。
選購凈水器小貼士
需看水質查資質重服務
面對魚龍混雜的凈水器產品,消費者該如何選擇呢?李復興給出了專業建議。
首先,根據所在地的水源、水質選擇。市場上主流的家用凈水器產品按照濾芯組成結構主要分為超濾和反滲透類型。采用超濾技術的凈水器產品,可以有效過濾水中的鐵銹、泥沙等,并且可保留水中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反滲透技術可以將上述物質都去除,且會產生一定比例的廢水。相對全國而言,北京的水質還是比較好的。在北京地區使用凈水器,選用超濾膜技術的就可以了。
其次,明確自己的需求。認真閱讀產品說明書,注意凈水流量、額定總凈水量、適用水壓等參數,結合家庭用水需求和日均用水量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再次,選好品牌,重點了解售后服務。凈水器無論使用何種濾材,都會吸附大量的有機物,很容易使細菌聚集,影響凈化效果。濾芯要定期清洗、更換,選購時要了解廠家是否可提供更新濾芯和保修服務等。
第四,檢查產品的資質和認證。正規銷售的飲用水產品必須具備正規的檢測報告和衛生部/衛生局的上市批文,同時也要有家用電器生產規范的強制性認證3C認證。
健康飲水小貼士
早晨自來水先放5分鐘
李復興指出,自來水在24小時內的水質不一樣,最差的是早晨。當自來水管不用水的時間超過6小時后,應該先打開水龍頭放5-10分鐘,做其他生活用水使用,而不要用來燒開水、做飯,因為水中可能會溶解過多的鉛。
怎么燒開水也是有學問的。李復興介紹,水快開時打開蓋子,讓水中殘留的可揮發的有機物揮發掉,然后再蓋上蓋子繼續燒。水燒開后不要立即關火,燒開水能把水中的微生物殺死,但微生物的排泄物,尤其是致病菌殺死后釋放出來的毒素,在100攝氏度下并不能被殺滅,因此水燒開后3分鐘再把火關上。
同時,家里還可以放一個陶瓷的罐子,先將自來水倒進去靜置半天,讓自來水中肉眼可見的雜質沉淀一下、氯氣揮發掉再做飲用水使用。
此外,安裝家庭凈水器能對自來水做進一步的深化處理。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多么昂貴的凈水器,如果不定期清洗、維護和更換,用不了多久凈水器就變成臟水器,效果適得其反。
水并非越純越好
不少人認為水越純越好。李復興表示,長期飲用純水也會導致身體營養失調。大量飲用純凈水,會帶走人體內有用的微量元素,從而降低人體的免疫力,容易生病。
李復興指出,長期飲用純凈水還會增加鈣的流失。對于老年人,特別是患有心血管病、糖尿病的老年人,兒童、孕婦更不宜長期飲用。
對于目前使用反滲透技術的凈水器,李復興建議,通過這種方式制出的純水,不能長期飲用。“反滲透膜技術的純水機不僅過濾了余氯、鐵銹、泥沙等,而且把水中許多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等都過濾掉。”
為什么飲水中的礦物元素很重要?衛生部出版的《飲用水水質準則》指出,從水中攝入鈣、鎂等人體必需礦物元素的量達5%—20%。如果從食物中攝入量減少時,水中的攝入比例可高達50%,而微量元素氟只能從水中獲得。可見,水不能太“干凈”。
一早一晚要喝水
“健康飲水的方式首先要滿足飲水量,常年飲水量不足是人體慢性病的重要原因,所以要養成一個保證每天至少喝8杯水的習慣。”李復興表示。
8杯水是什么概念?李復興解釋,8杯水不是科學數據,是形象數據。一杯水大約200毫升,保證每天攝入不低于1500毫升的水。“不同季節,不同性別,不同運動量,不同職業喝水量也不一樣。但不管什么情況下,8杯水是最低飲水量。夏季要多喝水,運動要多喝水,不同生理狀態喝水量也不一樣,如哺乳期的媽媽,她喝水量要比8杯水高幾倍。”李復興告訴記者。
同時,一定要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不要等渴了再喝水。“口渴了也是一種病態,說明你身體里一定缺水,渴了以后再喝水對身體作用是不一樣的,所以一定要養成一個主動喝水的習慣。”李復興說。此外,喝水要注意,不要暴飲,特別在夏天,一定要小口抿,一杯水最好五分鐘、十分鐘把它喝完,不要暴飲。
李復興還提醒,一早一晚要喝水,特別對中老年人而言。“很多患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一般都是上午10點以前發病。人晚上睡覺時有兩種出汗形式,一種是顯性的,身上有汗,還有一種是看不見的隱性的,水分從皮膚蒸發掉了。所以,早晨起來先喝一杯水,補充丟失的水分,還能促進大腸蠕動。如果晚上臨睡前喝水,能提前預防血液黏稠,還有鎮靜、安神的作用。”
(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