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顯示,自2009年3月起,我國將禁止低于2級能效指標的空調產品上市銷售。消息一出,很多企業開始大打促銷牌來應對日益嚴峻的庫存壓力。
記者日前在走訪大中電器北京勁松店時發現,僅就國產品牌來說,包括海爾、海信科龍等,能效等級在3-5級的空調產品就占大約90%左右。據該店的服務人員介紹,最近賣得比較快的還是這類高能效產品,因為企業急于清貨,因此都加大了促銷的力度。
庫存壓力日益升級
“內銷乏力、外銷下滑,如果再加上新的能效標準的下發,企業的壓力可想而知。”浙江某空調生產企業北方區的銷售經理表示。來自市場一線的聲音可能更能說明問題的嚴重性。
種種跡象表明,目前還沒有哪一個行業像空調業這樣面臨尷尬。原材料價格攀升、人民幣升值、《勞動合同法》實施帶來的生產成本增加,上述一系列因素導致空調出口價格整體上浮,出口額急劇下滑。同時,今年夏天以來,受連續降雨的影響,空調的內銷也不容樂觀。據有關媒體報道,今年6月份,美的、海爾、格力等品牌的武漢、廣東工廠已悄然減產。
據上海證券分析師鄧永康的研究顯示,過高的CPI、汶川大地震以及全國南方大范圍的雨季和北方涼爽的天氣,都嚴重打擊了空調內銷市場。5月內銷總出貨量僅有312.72萬臺,同比下降32%。6月份,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升高,各家空調企業進行多種多樣的促銷活動,空調內銷有所反彈,共內銷323.99萬臺,環比增長3.6%,但同比下降21.07%。
禍不單行。鄧永康的研究表明,6月份的空調出口已過旺季,我國空調出口量繼續下降,6月份共出口347.31萬臺,比上月環比下降27.54%。由于受到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空調出口的主要市場美國出現萎縮。另外由于內銷狀況不佳,給出口帶來更大的壓力。
與此同時,鄧永康認為,隨著新能效標準的升級,將使空調企業加大清理庫存的壓力。目前,我國家用空調的庫存達1000萬臺,同比增長14.42%。在國家大力提倡節能減排的背景下,國家有關部門將提高空調能效國家標準,今年9月變頻空調能效等級的實施,明年定頻空調能效準入等級提高到2級,都將進一步加大行業清庫的壓力。
今年7月份,格力電器北京的一家專賣店爆出店主卷款走人的事件無疑是一個最好的說明。在家電問題研究專家龐亞輝看來,在當前頗為惡劣的市場環境下,空調經銷商們的日子也并不好過。空調銷售旺季不旺,使得空調經銷商們的資金鏈條吃緊,因此發生卷款走人的事件并不稀奇。而新的能效標準的實施無疑是“雪上加霜”。
誰是新標準的受益者
但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表示擔憂。以海爾為例,作為2008北京奧運會唯一的白色家電供應商,因為奧運會的關系,其在節能和環保方面已經取得很大進展。據了解,作為奧運會贊助商,海爾空調曾榮獲美國環保署頒發的“能耗之星”、歐洲EUROVENT認證組織頒發的“節能之星”和中國空調“節能明星”三項節能空調的最高獎,是目前全球范圍內首個摘得三項節能最高稱號的空調企業。節能方面的技術積累,也使得海爾在今年7月份宣稱要“提前停產3級以上能耗的空調產品”顯得不是那么蒼白無力。
同樣,在二三線品牌格蘭仕、海信科龍看來,空調能效標準升為2級也似乎是一個機遇,因此高調表示歡迎。格蘭仕集團常務副總裁俞堯昌甚至驚喜地表示:“新的能效標準將使所有品牌全部在2009年度‘歸零’,所有的品牌相對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這對一直徘徊在‘老三家’門外的格蘭仕來說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遇。”
部分業內人士認為,空調能效標準升為2級將更多地給二線品牌創造機會,尤其是像格蘭仕、海信科龍這類品牌和規模實力較為雄厚、低能效產品庫存較小的企業,或許將借助此次機會成功實現跨越式發展。
不過在知名家電業觀察人士劉步塵看來,對于大多數小企業來說,死掉似乎是唯一的出路。劉步塵從整個行業競爭的角度分析認為,一部分缺乏競爭力的企業死掉是好事不是壞事。“這部分企業騰出市場資源給那些有競爭力的企業,這樣我們中國的空調企業才能有競爭力。”劉步塵表示,“一定要記住,一個市場,如果強者不大,弱者不死,那么這個市場一定是有問題的市場。”(王慧)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