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空調行業的能效生死線劃定范圍明朗———從5級直接提高到2級。如不出意外,新標準將在明年3月正式出臺。消息一出,業內掀起激烈反應,因為目前市面上80%以上的定速空調產品屬于“不達標”之列。大限將至,一條看得見的生死線赫然矗立在所有空調廠商面前,“產業分水嶺”真正來到了。
政策 行業發展需“用電大戶”瘦身
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主導修訂的《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征求意見稿已下發給協會級家電生產企業,空調能效標準的入門等級將從原來的5級(能效比2.6)直接提高到2級(能效比3.2)。目前,該征求意見稿已經過企業反饋,如不出意外,新標準將按原計劃在2009年3月正式出臺。
新標的出臺,與整個節能環境的大背景密不可分。我國現行的家用空調能效標準分5級,1級最高、5級最低,級別越高的空調也越節能。不過,實施新標準后,空調成本也將增加10%至15%,帶來一定的價格上浮。上周末,記者在賣場做了個粗略統計,定速空調的價格多集中在2000元到2500元,變頻空調的價格則達5000元上下。而在上個月幾大空調廠商大幅度降價時,5級能效的1匹空調甚至降至千元以下,消費者最關心的價格差別非常大。
在大多數消費者看來,空調都是家里的“用電大戶”。能效標準提高,雖然產品的價格也會隨之提高,但就長期而言,節剩下來的電費不會讓人吃虧。更為重要的是,標準提高必然引發業內技術革新,環保、智能、健康等綜合指標會使行業進步。
分歧 一線企業猶豫二線陣營歡迎
幾家歡喜幾家愁。“連跳三級”之后,空調行業出現了兩大陣營截然不同的聲音。對于格力、美的等主流空調企業,龐大的制造與銷售規模一時之間難以轉身。
“爭議比較大,必須照顧到企業的意愿。”中國家電協會副秘書長陳剛說。目前市面上不符合新標的定速產品數量在80%以上,庫存達到1500萬臺左右。而在利潤微薄的家電行業,由于空調能效比的增高將提升空調的生產成本,國內廠家為了低價的競爭力,這些年雖然都在考慮轉型,但4、5級低能效產品數量一直非常龐大。
“我們預計定頻能效不會一下到2級。”格力北京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而此種觀點代表了空調大戶們的心聲。其實此前,中國家電協會和格力、美的、志高等主流企業都提交過建議,稱將標準先提高到3級比較穩妥。不過,該建議最終未被采納。
與之截然不同的是,海信、格蘭仕以及所有的日系空調企業都力挺“連升三級”。海信、格蘭仕產量比較小,技術革新的成本相對要低得多,如果產品搶先一步到位,可為自己爭取到有利的競爭位置。而日系空調企業都是以生產變頻空調為主,不存在能效不達標的情況。
幾年前空調市場有400多個品牌,到現在只剩30個左右。在這個高淘汰的行業,每一次技術革新都會導致部分品牌的黯然離場。這次也不例外,誰能調整到位,誰就能繼續生存。
應對 高能耗產品大部分停產
“企業必須得進行產品結構調整,不調整就會有生存危機。”中國家電協會副秘書長陳剛說。
9月1日當天,海爾率先宣布,停產3級能效以下產品,這也是一線空調企業第一次劃清界限。而志高空調北京分公司總經理汪喜洋也表示,公司內部已控制對4、5級能效空調的生產,目前該部分空調占庫存不到20%,消化不了的部分會通過出口等方式解決。格蘭仕空調副總經理呂海軍表示,從八九月份開始,公司新生產的空調全部達到了2級,這部分產品占到了庫存的70%。而剩下的部分均為3級以下,都是以前生產的,在新標實施之前,消化產能應該不成問題。
三星空調中國區負責人表示,由于不實施低端低價策略,近些年銷量增長率不高,新標將給他們帶來契機。目前三星4、5級能效型號庫存在合理范圍內,下半年的淡季中將主要運營高端型號,低能效型號的生產逐漸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