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拿著美菱電器股票的投資者最近相當郁悶,面對公司連續暴增的業績,他們卻始終沒法獲得一絲“分紅”回報。有投資者苦笑:“美菱的上一次分紅已經是上個世紀的事了!”而就在連續11年“一毛不拔”的同時,美菱電器繼續融資圈錢的步伐卻沒有停滯,近期美菱就曾開口表示要通過增發融資12億元。數據顯示,上市17年來美菱電器共募集資金4.06億元,而對流通股東的派現總額為0.27億元,派現比例不足7%。 翻閱了美菱電器自1993年上市后的所有資料后,記者查出美菱電器上一次分紅已經是1999年的事情了,投資者已連續11年沒法享受到美菱的“發展成果”了。但讓投資者難以接受的是,目前美菱的報表業績并不差,而且頻頻“坐火箭”動輒就翻幾倍——2009年美菱凈利潤同比增長1000.19%;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492%;前幾天公司又預告上半年凈利潤將同比增長591%。
11年不分紅后再提圈錢
上市于1993年的美菱電器最初幾年幾乎年年都有現金分紅,但在1999年實施了歷史上最后一次分紅——每10股派現金1元之后,美菱的中小投資者就再沒有從公司得到任何回報,其股票價值就剩下在二級市場股價漲跌中的搏殺。
而正是在這種狀況下,美菱電器在今年4月再次開口要融資不超過12億元。根據《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公司公開發行必須滿足“最近三年以現金或股票方式累計分配的利潤不少于最近三年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的30%”的條件。但有證券人士告訴記者,此次美菱的融資巧妙地規避了監管部門的這一限制,因為其采取了向特定對象非公開定向增發的形式,不受上述“公開發行”的限制。
驟增業績背后
是投資收益和政府補貼
對于連續11年不增發,美菱電器總裁王勇則回應,“公司不是不想分紅,而是雖然公司可分配利潤去年終于轉正,但仍不符合證監機構的分紅條件。”那么,如此高增長的業績背后為什么會是“不夠分紅條件”?記者仔細查閱美菱電器的報表后看到,其“坐火箭”般接連翻番的業績其實來得并不那么踏實,投資收益、政府補貼是支撐美菱業績的最主要來源,而其冰箱主業的經營業績很是尷尬。
根據美菱剛剛發布的業績預報顯示,在其上半年2.1億元左右的凈利潤中,出售金融資產獲得的投資凈收益約1.1458億元,政府補貼約0.9162億元,合計占據了98%以上的凈利潤。也就是說,此外美菱電器真正可持續性業務產生的凈利潤僅為380萬元,甚至不及稍微上點規模的鄉鎮冰箱企業。其2009年同比增長10倍的業績也是一樣——3.01億元的凈利潤中2.1283億元來自投資收益、0.5555億元來自政府補貼,真正的主業贏利僅占20%多。
基金、機構警覺美菱業績風險
證券業界把這種靠外力撐起的業績暴增稱作“輸血式增長”,他們分析,上市公司靠此制造“業績衛星”的目的通常有兩種:一是公司高管需要用業績數據換取激例股權或效益薪酬,二是做出好報表為再融資圈錢造勢。而美菱恰恰是在連續數期報表驟增后拋出了融資方案,難免讓人質疑其“業績衛星”后的真實目的。不過有證券界人士指出,此次美菱增發的前景或許并不樂觀,因為其面對的將是精通報表分析的投資機構,而不是投資經驗不足的普通投資者。有媒體報道,就在美菱發布業績預增公告的當天,已有家電行業明星研究員給各大基金經理發布了研究報告,對美菱過多依賴投資收益、政府補貼等短期收益的風險予以了警示。甚至有業內研究員表示,已有包括基金在內的不少機構開始出手美菱股票套現,致使其股價在盈利利好背景下接連下挫。截至昨天收盤,美菱股價9.85元,較其預期的10.18元的增發價格還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