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評級公司下調希臘主權信用評級,引爆希臘債務危機,并由此拉開了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序幕。先后卷入債務危機的歐洲國家包括希臘、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等。
歐債危機仍在惡化
時至今日,歐債危機仍在進一步惡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外部融資成本大幅上升。兩國10年期國債利率都超過6.5%。歐洲央行干預后有所下降,但仍面臨壓力。由于國債和銀行發行的債券,大部分為銀行體系所持有,債務危機存在自我實現的風險。近期,意大利政府有意放棄此前公布的455億歐元的財政緊縮方案,引起歐洲央行的強烈關注。
二、市場開始擔心法國的主權信用評級,并細致評估法國部分銀行破產的可能性。
三、希臘第二輪救助面臨新的變數。由于芬蘭要求希臘提供貸款抵押擔保,引起歐洲國家的反對和質疑。同時,各方就希臘經濟改革目標出現分歧,歐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歐洲央行暫時中斷對希臘改革的評估。
四、歐洲債務救助的政治阻力加大,北歐的一些富裕國家對升級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有較大的抵觸情緒。歐洲危機國家的財政整頓引發的社會動蕩持續不斷。
歐洲債務危機的救助資金仍存在較大缺口,且存在設計上的缺陷。歐洲金融穩定機制不具備足夠的資金來大量購買債券,穩定市場。據德意志銀行估算,升級后的歐洲金融穩定機制,加上IMF配套額度等其他救助機制,總共能提供大約7500億歐元的資金援助。假設歐洲金融穩定機制要救助希臘(已經出手)、葡萄牙、比利時、西班牙和意大利,總共需要1.18萬億歐元的資金,缺口大約4200億歐元,大致相當于意大利所需要的4480億歐元援助額。
更重要的是,歐債危機的發展已逼近現有救助極限。如果再次擴大救助機制中最大出資國--德國(占總出資規模的27%)和法國(占總出資規模的20%)的救助成本,將有可能將德法拖入債務危局。歐洲央行和IMF的風險敞口已較大(歐洲央行對歐洲五國的風險敞口4436億歐元,IMF已提供救助資金785億歐元,市場普遍認為其隱性承諾資金支持2500億歐元,但沒有正式承諾),如果希臘等歐洲外圍國家出現債務重組,其救助能力和意愿(歐洲央行的資本及儲備僅為820億歐元,IMF擁有的黃金和特別提款權約合3300億歐元)也將受到極大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