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直之間:中國稅負痛苦在于間接稅太高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 賈康
我們的間接稅比重高,直接稅太低。消費品所含的稅是以相對重的稅負結構存在的,低收入階層由于恩格爾系數很高,承受了痛苦程度更高的稅負。
美國《福布斯》雜志近日發布的榜單顯示,2010年中國內地的“稅負痛苦指數”緊隨法國之后,居全球第二。2009年該榜單上,中國內地的排名也在全球第二。但《福布斯》的榜單是否真實地反映了我國的稅負水平,還有待商榷。因為我們的宏觀稅負水平并不高,真正的稅負痛苦在于間接稅比重高,直接稅太低。
從宏觀稅負,即稅收和GDP相比這個比重來看,所有數據對比都不能證明中國宏觀稅負在世界上偏高。事實上,我國的宏觀稅負明顯低于發達國家,甚至比發展中國家的平均值也稍低。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宏觀稅負有問題。
我們真正的稅負痛苦在于間接稅比重高,直接稅太低。我們消費品所含的稅是以相對重的稅負結構存在的,而實際負擔方面,低收入階層
由于恩格爾系數很高,承受了相比而言痛苦程度更高的稅負。
一個合理的稅制,應該降低間接稅比重、提高直接稅比重。這實際上是給我們社會中低收入階層減少稅負痛苦,減少總體社會上痛苦指數水平,這是必須在中國社會轉軌中解決的問題。
中國現在的直接稅“非常可憐”,企業所得稅這方面沒有提高的空間,我們應該尋找機會讓企業所得稅往下調,比如結合碳稅改革。個人稅是優化再分配的必要工具,但是現在已經到了非常尷尬的局面。
個人所得稅這次改革的結果,使得中國直接稅比重不升反降。剩下來可以考慮的直接稅改革,遺產稅、贈與稅,“十二五”期間唯一可以在這方面改進的,就是不動產保有環節,財產稅或者房地產稅。(華西都市報 )
專家:中國稅負水平低?
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李煒光20日在微博稱“中國稅負屬國際較低水平”的說法荒唐可笑。
李煒光稱:“今年前8個月財政收入74286.29億元,同比增長又是百分之三十以上(30.9%),遠超GDP,全年財政收入超過10萬億沒有懸念了,典型國富民窮的法家路線。面對稅費總額連年超常規猛增的現實,如果還有人非要說"中國稅負屬國際較低水平"不可的話,只能說是荒唐可笑的了,要不就是成心搗蛋。”(證券時報網)
中國實際稅負遠低于法定 行政費用擠占民生支出
《人民日報》一篇"我國專家質疑《福布斯》雜志中國稅負世界第二說法"的文章把中國的宏觀稅負話題又一次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這并非一個新話題,2009年《福布斯》雜志刊登 "稅負痛苦與改革指數"(下稱"稅負痛苦指數")排行榜將中國的稅負痛苦指數排在全球50個國家或地區的第二名,這個問題就已經引起過大量討論。
如今《人民日報》舊事重提,仍然引起了民眾的強烈關注。《人民日報》認為,無論從"大中小"哪種口徑來計算中國的宏觀稅負,都無法得出"世界第二"的結論。
雖然政府部門和一部分專家學者認為通過數據公式測算出的中國宏觀稅負并不高,甚至還處于世界低位,但這與部分民眾的直覺相背。
記者采訪的專家多表示,收稅的數量并不是最重要的問題,關鍵是財政的支出應該更多地傾向民生,從而提升納稅人享受公共服務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