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腐敗酒”概念的擴大化引起了業內人士的普遍擔憂。長此以往,白酒或將喪失自身的真正優勢,同時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高端酒能否物有所值才是真正的關鍵所在。
對此,有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洋河高端新品層出不窮、描繪的天花亂墜,但品質上與低端酒區別并不明顯,更多的意圖是通過高端系列“攀高枝”。更有酒民直呼:“其實與原來5塊錢一瓶的洋河大曲并沒多大區別。”這也并非個別聲音,不少網友表示:感覺除了名字和價格不一樣,口感都差不多,洋河“攀高枝”的心理顯而易見。
逢節必漲壓過約談 茅臺漲價突顯約束力不足
對于此次約談的效果,業內普遍認為,日前宣布的“白酒限價倡議書”具有一定的行政約束力,但作用幾何尚有待觀察。此次約談龍頭企業,能否對二線市場起到震懾作用仍不好說。
業內的擔憂并非空穴來風,茅臺已然無視約談,再次邁開了漲價的腳步。對此,貴州茅臺股份公司副總經理杜光義表示貴州茅臺酒今年以來出廠價從來就沒有漲過,茅臺集團要求經銷商嚴格執行限價令,至于目前飛天茅臺酒在各地零售價格都有所上漲這純屬市場行為。另外,杜光義還表示茅臺酒國慶節前絕不會漲價。
對于這樣的解釋,業內早有預測。有分析師認為,“倡議書”對不同酒企的約束力并不一樣。以貴州茅臺為例,去年同樣面對國內高通脹壓力,同樣出臺限價令,但貴州茅臺依然逆勢漲價。在地方政府支持下,企業提價完全可以找到其他理由執意漲價,把價格執行不力的責任推到渠道控制上。屆時,倡議書或將形同虛設。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則表示“目前白酒終端市場上,包括茅臺、五糧液等在內的名酒價格不斷上漲,拉大了產品出廠價與市場價的價差,為經銷商創造了更大的利潤空間,企業肯定不會無視這種現象的存在。”
對于發改委的“約談”,廣東省流通研究所所長王先慶表示,“約談”、“限價”等穩定物價的舉措均是臨時性,治標不治本,而臨時性措施的“維穩”效力有限,若無法最終解決企業日益增加的成本壓力,企業最終會進行調價動作。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營銷教研室主任牛海鵬也表示:發改委的約談即便能管得住酒廠、也管不住經銷商。他還預測,高端白酒的價格將會呈現出一個不斷上升的態勢,只能通過提價來平衡需求的旺盛,白酒價格長期看還會不斷上漲。
無論如何,市場經濟下價值決定價格。市場最終將愈發規范合理,不正之風最終將被徹底唾棄,高端白酒的價格最終要依靠深厚的文化內涵及高端品質做支撐。無論是“腐敗酒”還是高端酒,都應盡早為將來的發展正確定位、謀劃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