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這個科研小組又繼續深入拆解這張復雜關系網,他們發現,全球經濟大動脈可追溯至一個由147家跨國公司組成的“超級實體”,它控制了全球經濟中40%財富。這147家公司,大部分都是金融機構,占前20位的公司包括巴克萊銀行、摩根大通和高盛集團等著名金融機構等,它們的所有權密集交織,像蜘蛛網般構成一個強大實體。
格拉特菲爾德說,“實際上,整個經濟網絡的40%被小于1%的公司所控制。”并且研究者還指出,這個經濟網絡形成了一個“蝴蝶結”結構,這個高度關聯的“超級實體”處于“蝴蝶結”中心。
研究有益經濟穩定
在評價這項研究時,倫敦大學的宏觀經濟學家約翰·德雷菲爾說,這篇論文的價值并非在于論證少數人控制了全球經濟,而在于其對世界經濟穩定的影響。
瑞士研究小組稱,權力的集中,本身并不存在是好是壞的問題,但這個緊密關聯的“超級實體”就不一定了。格拉特菲爾德稱,如同世界在2008年所見,這樣的網絡是不穩定的,“一家公司經營遭遇風險,其影響會傳播開來。”“事情如此緊密關聯,這讓人不安。”曾為德國銀行做過顧問的“復雜系統”專家喬治·蘇吉哈拉說。
不過,對于這份研究,也有不少學者持有異議。“復雜系統”研究學者雅尼·亞姆表示,這份研究將所有權等同于控制,這個前提不一定正確。大部分公司的股權由基金經理持有,他們部分擁有公司,但不代表他們控制了公司。需要更多分析來論證所有權對系統行為影響。
蘇吉哈拉認為,這項研究關鍵在于通過對全球經濟實力結構的分析,可以有助于經濟穩定。經濟學家可以找到系統中脆弱的地方,給出建議幫助預防未來可能發生的全球金融危機。他還為全球經濟不穩定提出一個解決方案,即目前反托拉斯規則只存在于國家層面,而如果上升至全球層面,就可以對這些大型跨國公司相互關聯起到限制作用。
“商業目的非控制世界”
這項研究雖證明大型金融集團間相互關聯,但并不認同“華爾街陰謀論”,研究認為這個“超級實體”不太可能是控制世界的陰謀論產物。蘇吉哈拉說,這樣的結構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在任何一個系統網絡中,新加入成員,往往會選擇和既有的成員高度關聯。另一“復雜系統”研究者丹·巴拉哈也表示,跨國公司互相購買股權,是出于商業目的,而非統治世界,而當它們互相關聯起來時,財富也隨之集聚。在其他模型中,研究者也看到,金錢會自然流向關聯程度最高的成員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