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教育部回應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試點進展
人民網網友留言:部長您好:我是一名中學老師,去年新聞說我國將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啟動工程系列職稱制度改革試點。請問試點進展到什么程度了?
教育部回應:為落實教育規劃綱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教育部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共同開展了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試點。目前,兩部正在總結試點經驗,下一步將研究進一步推進改革試點的方案。
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試點的主要內容:一是統一中小學教師系列,拓展職業發展空間,提高中小學教師的地位。
二是完善評價標準,把師德作為評聘教師職稱的首要條件,同時突出教育教學工作的實績和實踐經歷,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
三是創新評價機制,靠同行專家,主要是一線教師來評價中小學教師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實現與事業單位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銜接,明確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在核定的崗位結構比例內進行,促進中小學教師的合理使用和跨校流動。
八、教育部:嚴禁違規補課 依法保障學生休息權利
人民網網友留言:吉林省的所有初中于2011年7月12日開始補課,為什么義務教育了,還要補課?請部長監管一下吧!還孩子一個快樂的暑假。
教育部回應:長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問題,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指出,通過“調整教材內容,科學設計課程難度”,“改革考試評價制度和學校考核辦法”,“建立學生課業負擔監測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學率對地區和學校進行排名,不得下達升學指標”,“規范各種社會補習機構和教輔市場”等措施,切實為中小學生減負。
教育部對中小學片面追求升學率、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問題政策也很明確,一是出臺了一系列規定。繼2006年8月出臺《教育部關于貫徹<義務教育法>進一步規范義務教育辦學行為的若干意見》后,于2009年4月印發《教育部關于當前加強中小學管理規范辦學行為的指導意見》,要求地方“科學安排作息時間,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堅決糾正各種隨意侵占學生休息的做法,正確引導家長和社會積極參與,切實把課內外過重的課業負擔減下來,依法保障學生的休息權利”。
二是加強督導檢查。每年年底,教育部辦公廳都將對各地加強中小學管理規范辦學行為情況進行通報,督促各地嚴禁違規補課,并開展督導檢查工作。
三是加強宣傳引導。從2011年6月1日至8月31日,教育部基礎一司、教育部新聞辦、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電視臺聯合開展“學業·負擔·興趣·責任”大家談活動,面向教師、學校管理人員、學生家長和社會熱心人士征集為中小學生減負的故事、好做法和好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