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校費,漲勢迅猛
在北京,一家機構通過家長介紹、教育系統反饋、銀行蹲點所見,調查得到的2011年北京市“幼升小”部分重點小學的擇校費顯示,家長要準備“打點”的擇校費用多的竟高達25萬元!據介紹,這其中包含了教委統一要求的數額(最高3萬)以及人情關系費、中介費等的總和。
有學者憤怒地表示:“由于這一收費是違法的,所以主管部門、學校均不承認,采取‘不報不究’的態度。因此,出現這樣反常的現象:非義務教育階段的高中擇校尚有‘三限’規范,義務教育階段的擇校收費反而陷入無從規范、無法無天的狀態,巨額擇校收費的收取、管理、使用從不公開,成為特別混亂、問題特別嚴重的‘黑洞’。”
今年幼升小,廣州的家長們曝出各名牌小學擇校費:華僑7萬、東風東路8萬、番禺市橋中心12萬、華師附小16萬……起步6萬很普遍。網友驚呼:“比房價漲得快!”
事實上,北京地區擇校費也正在呈現快速上漲態勢。資料顯示,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后,從七八千元漲到一萬元、兩萬元、三萬元。2000年,北京市出臺公辦高中招收擇校生“三限政策”,即招收擇校生執行“限分數、限人數、限錢數(3萬元)”原則。以此為參照,北京市幼升小、小升初的擇校費很自然地固定在3萬元的標準線上。
當然,這是“官方標準”,但由此拉開了擇校費的口子。
“越收越放肆越沒事兒了。”已故的北京市政協教科文衛體特邀委員王晉堂生前談及“三限政策”,曾明確指出:“慢慢地,把‘違法’的事情‘合法化’了——盡管是‘有限’合法化。其后果是高中收、小升初收、入小學也收,甚至入公辦幼兒園也照收不誤。”
2010年底,教育部發布“禁令”,要求各地3年到5年基本解決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問題,但北京、廣州、南京等地中小學擇校費用不降反升。最近一項調查比較北京初中生家長和小學生家長所報告的數額,表明近年北京“小升初”擇校準備費用至少遞增30%。
明明是義務教育,卻讓收費由“違法”變“合法”
一邊是義務教育,一邊是高得離譜的擇校費。面對孩子的前途,相當多的家長二話不說,只有接受現實。
“買個東西還得挑挑呢,這可是上學啊!能不挑么?學校質量都跟×××(北京某好學校)似的,就都消停了。因為不可能資源均衡、人人平等。大家就都折騰唄,各顯神通。”
“我們不一樣呀,不擇校只能去條件最差的學校。如果各區教育資源稍微均衡一些,擇校的人會大大減少,畢竟誰家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
年年,這樣的擇校故事都會重復上演。
盡管有嚴令禁止、大力整治學校亂收費的各種規章制度不斷出臺,但是,以贊助費、捐資助學費名義出現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擇校費從未真正停止,這已成為一個心照不宣的事實。
填寫“自愿”協議書、“被捐資助學”、將擇校費通過指定的銀行交給上級主管部門或者直接交給學校專門成立的基金會等機構,這是不少北京家長的親身經歷。他們還要被神神秘秘地召集在一起,統一口徑,并訂立“攻守同盟”:不要隨便對外說。
很多家長更是指出:影響“捐資助學費”的另一個“變量”,與“關系”相關。對于找到“關系”的家長,學校會直接給出捐資助學費的金額,“如果關系夠‘硬’,捐資助學費就會相對減免。”(記者 靳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