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不想在南京蝸居一畢業就回去
“我畢業后打算回老家工作,有父母、家人照應著就不用留在南京吃苦了。”南京師范大學大一的馬俊波說。這名體科院體育教育專業的大一男生所持有的是溧陽的農業戶口,然而他并不打算把戶口遷至南京。馬俊波告訴記者,家鄉溧陽這幾年發展很快,回去工作發展的機會也很大。與他有相同看法的還有同專業的楊康。這名來自安徽省宣城市廣德縣的大一男生也不想把戶口遷到南京。他告訴記者,家鄉廣德縣地處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交界處,物流業長年繁榮,而且境內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發展空間很大。“來南京后,我發現家鄉的物價水平很接近南京了,所以我想回去也能賺到錢。”楊康表示,現在還沒有決定是否遷戶口,但在臨近畢業找工作以前,戶口是肯定不會遷出家鄉的。
考大學改變身份 是否已成過去?
遷戶口的新生逐年減少
記者了解到,從2003年起戶籍開放,大學新生的戶口不需要統一轉到學校。學生畢業后,可以憑借學校發放的報到證,把戶口從老家直接遷到工作單位。河海大學戶籍管理科的張老師告訴記者,最近幾年,把戶口遷到學校的新生少了,每年新生數量大約3300左右,遷戶口的新生有2000多人,去年一下又減少了300人,只有1900,今年的數據還在統計中,不過從目前情況看,遷戶口的學生還會變少。“遷戶口的新生已經從前幾年的80%—90%,下降到50%,這兩年農村孩子不轉戶口的比較明顯。”南京農業大學戶籍管理科的相關人士也注意到這個問題。
南京理工大學也是如此,“08年選擇不遷戶口的農村生源為40人,09年50人左右,到10年,已經上升到70多人,今年這個數字還要上升。”一位負責老師說。南京曉莊學院保衛處的譚萬千老師告訴記者,最近幾年曉莊學院遷戶口的總數在直線下降,從08年的1600多,到09年的不足1600,到10年更是跌到了1000人。農村戶口的比例更是大大縮水,“農村娃不愿意轉戶口可能跟當地涉及的一些補貼、拆遷政策有關,同時也說明當地的經濟條件變好了,不轉也沒什么。”譚老師說。
有學校建議省內的學生不轉
“現在,我們建議學生不要遷戶口,特別是老家在省內的學生。”南京師范大學保衛處一位負責學生戶籍工作的老師說。2008年,把戶口遷到學校的新生人數為2984人;2009年,遷戶口的人數為2796人;2010年,這個數字下降至1792人。“現在把戶口遷到學校往往會給學生帶來不便,而且,農業戶口現在也更加值錢了。”
這位老師介紹說,很多蘇南、浙江等地的農村經濟發達,不少鄉鎮企業拔地而起。這些企業在年終分紅時大多根據各家的戶口來發放分紅。如果學生把戶口遷到學校,那么家里就將少一份紅利。同時,在進行城市化改造的鄉鎮里,拆遷、征地等補償款也都是根據戶口發放的。遷戶口就意味著經濟上的損失。“一旦學生把戶口遷到學校,那么在本科四年中,這名學生的戶口都不能遷至他處,”他說,“曾經有一個大二的學生家里趕上拆遷,但他的戶口已經遷到學校。最終,為了得到拆遷補償款,這名學生甚至選擇了退學。”
從爭著“跳龍門”,到不愿遷戶口,有老師認為,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通過考大學來改變自己身份的時代已經悄然而去。
提醒 不遷戶口也會碰到小麻煩
河海大學戶籍管理科的張老師表示,假如學生都把戶口轉到學校,管理起來會比較方便,學生想用隨時可以拿到。在校期間的去國外游學、學駕照、研究生結婚都需要用到戶籍,戶口不轉過來,這些事都要回去辦。最常見的例子是,學生的身份證不慎丟失,需要回到原籍補辦。
“如果來自外省的學生回一趟家不方便,是可以考慮遷戶口,預防這些突發情況。對于省內的學生來說,就的確沒有必要遷戶口了。”南師大的一位老師說。
遷戶口最大的好處是辦起手續來方便很多,無論是考駕照、當兵還是出國的,不用回原籍辦理,手續都會比較快,而且買房也不受限制。(實習生 張可 陸康潔 記者 蔡蘊琦 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