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糾結是否報考課外輔導班
劉女士的兒子今年剛上初三,她給孩子報了英語、數學和物理班。她告訴記者,這些科目是孩子的弱項,同時也是考試的重要科目,所以不能松懈,必須得“努一把力”。而女兒在濱河小學讀二年級的陳女士表示,她目前給女兒報了英語和歌舞類的輔導班,“現在的孩子太辛苦了,我不想讓她那么累,所以等到稍微大一點時再給她報多一些課程輔導班吧。”陳女士說。
在采訪中,也有家長對于報不報輔導班很是糾結,一名家長表示,孩子班里的多個同學報名參加補習班,正在發愁到底要不要也給自家的孩子報名,“報的話會擔心孩子壓力太大,不報的話又擔心時間長了,孩子在成績上落后于其他同學�!�
目前什么樣的家長或孩子會選擇課外培訓機構呢?據育才四小語文老師李雄兵觀察,主要分為四大類,一類是孩子有旺盛的學習需求,家長也愿意投資的;第二類是“一舉兩得”類型,即家長忙于工作無法照顧孩子,他們下班往往比孩子放學晚三四個小時,因此家長讓孩子上校外課程輔導班,一來幫助孩子輔導功課,二來可以照顧孩子,防止發生安全事故;第三類是學生成績較差,家長希望通過課外輔導班提高成績的;第四類是學生并沒有主動報名的愿望,但家長有攀比思想,看到別的孩子報名,覺得反正孩子在家閑著也是閑著,于是報名補習的。
學大教育深圳分公司市場總監李海超認為,在深圳,根據家長自己的意愿報名參加課外輔導的比重會大一些,“孩子可能因為學習方法不對,成績增長比較慢,還有些孩子在學習上沒有開竅,潛能沒有被開發,家長便想通過參加課外輔導的方式讓孩子短期內提高成績�!�
是否應該給孩子報課外補習班?育才四小的李雄兵老師認為,這要看孩子的需要,如果孩子的確在學習上出現了問題,落下了課堂上該掌握的一些內容,家長在征得孩子的同意后可以報課外輔導班,“相當于復習、鞏固該掌握的內容”。
而也有老師表示,學生要盡量在課堂上“消化”知識,課外做一些習題復習鞏固知識,成績就不會有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太大必要報名輔導班。如果實在出現偏科,跟不上老師講課的節奏,家長再考慮通過課外輔導班補課,“但一定要注意適度,不要給孩子增加太多的學習壓力,造成適得其反的后果�!�
李海超表示,校外教輔機構的本質還是教育,但它與學校教育的不同在于教輔機構可以結合每個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制定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內容。李海超建議,家長在為孩子選擇課外輔導機構時不要跟風,同時要適度,“每天放學后都給孩子安排課程輔導是不行的,要考慮到孩子的承受能力,我覺得一般情況下一周安排兩到三次的輔導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