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曉哲
評判
只能制造“套中人”
“學校把佩戴‘綠領巾’的這部分學生稱為‘苗苗少先隊’,作為預備培養。”按照該校老師的這種解釋,似乎“紅領巾”“綠領巾”就相當于少先隊不同杠數的臂章,小隊長戴一道杠、中隊長戴二道杠、大隊長戴三道杠,如果你有幸成為湖北武漢市少先隊總隊長,還可以戴五道杠。看起來,“綠領巾”倒還是個榮譽標志呢。
但是,有誰會相信這種解釋呢?很顯然,既然“紅領巾”是進步的標志,那么和它相對的“綠領巾”就不會是什么好東西,學校和老師的解釋,就連年幼無知的孩子們都哄不了。要不然,為什么佩戴“綠領巾”的孩子一出校門就急急忙忙地取下裝在書包里?
說到底,“綠領巾”就是該校給孩子們分等級的一種標志,學習好的、聽話的孩子可以佩戴“紅領巾”,學習不好的、調皮的孩子必須佩戴“綠領巾”。你想脫下“綠領巾”佩戴“紅領巾”嗎?那就必須得乖乖地認真學習,循規蹈矩,不要有奇思異想,不要有出格行為,更不能頂撞老師!“綠領巾”制度之下,調皮孩子的自尊固然受到傷害了,但是學生更加好管了,老師工作也更加輕松了,校園更加井然有序了,善哉善哉!
如果一個人從小學的時候就被“綠領巾”之類的標志劃分了等級,為了做一個被學校和社會承認的“好學生”和“好人”,必須遏制住自己任何一點出格的想法,循規蹈矩地完成學校和社會設定的“規定動作”,即使再有天分,也會在成長的過程中被一點點消磨掉。在這樣的環境中,只會產生“套中人”,難以產生喬布斯。我們想要擁有自己的喬布斯,就要先把學校里和社會上所有的“綠領巾”都摘掉!
陸汝安
觀察
出此“高招兒”
教師無能該下課
綠領巾的做法系借鑒,實際上,這是學校推脫責任的遁詞。因為這一“創意”,既受到學生的反對,又受到家長的質疑;而且,陜西省少工委明確表示,“我們不支持學校這種做法。”這大約才是他們“謙虛”的原因。
然而,綠領巾已經實實在在戴在了孩子的脖子上,并且也以“學習、思想品德表現稍差”的標簽,深深地刺傷了孩子,也刺痛了家長。想想一個一年級的新生,家長送進學校,就是來接受全面教育,謀求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他們是一塊塊等待雕琢的璞玉,是否成才,學校有著天賦的責任,也是義務教育法的要求。這么小的孩子,就以這樣明顯的標識區分開來,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上打上等級的烙印。與其說是激勵,毋寧說是戕害,終生難忘的戕害!
早在2004年,共青團中央已開始在全國追查“變色紅領巾”,為什么時至今日,這所小學仍然錯把癰潰當桃花?撿起過時的破爛,當作時髦的利器。說穿了,他們既不與時俱進,也不能甚至不會對孩子因人施教,進行差別教育,一把鑰匙打開一把心鎖,而只能用有色領巾,把他們大而類之。這是黔驢技窮,是教育惰性和無能的表現,也是最為幼稚的思維方法。真的需要激勵需要提高的人,倒是這些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如果不加強業務學習,不懂現代的教育理念,不進行知識更新,指望他們培養出合格的復興中華的人才,簡直是妄想!想出如此“高招兒”的教師,缺乏為人師的基本素質,從對學生負責,保證學生能身心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這樣的老師下課越早越好!
雷鐘哲
-呼吁
別給孩子系上“心靈死結”
把“好學生”與“壞學生”區別開來的做法,實際是給這些佩戴綠領巾的學生心靈上系了一個“死結”。綠領巾作為一種差生的標志,讓他們天天佩戴著,客觀上已變相給孩子劃分了等級,讓孩子們稚嫩的心靈受到極大的傷害,使他們產生自卑感,對他們的心理成長危害甚大。學校以紅領巾、綠領巾對學生進行區隔,對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是極不公平和人道的。
這種扭曲的評價方法,不是在激勵落后的學生,而是在把學生推向一個無法解脫的困境之中,學校和老師就真的忍心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上制造傷痕嗎?這個“死結”只要回憶起來或被人觸及,他們就會隱痛不已,他們對學校學習和生活的記憶就不堪回首,這甚至于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
井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