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奔馳執行副總裁司衛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北京奔馳將推出更為完善的產品線,至2015年,北京奔馳計劃再推出4款車型,加上現有的C、E級車型,將形成6款系列車型的強大產品陣容。
司衛介紹,2011年,C級轎車將進行中期改款,此后在北京奔馳進行國產;長軸距E級轎車中將推出E200L CGI和E300L豪華版;國產GLK計劃在2011年底或2012年初推向市場。至2015年,除GLK外,北京奔馳還將陸續引進3款奔馳品牌全新主力車型進行國產,更準確地說是3款全新車型平臺,而非奔馳品牌目前在售車型。北京奔馳將繼續改造現有生產線及擴建全新工廠,到2015年,產能擴大至每年30萬輛。
此外,北京奔馳中外股東已達成協議,戴姆勒將投資2億歐元在中國建設50萬臺年產量的發動機工廠,這是奔馳首次在歐洲以外的地區生產發動機,該項目計劃于2012年投入使用,還將在中國建立1個新的產品研發中心。
司衛表示,2010年對于北京奔馳而言,無疑是一個歷史轉折點。北京奔馳從每年不足7000輛的銷售量,到2010年銷量突破5萬輛。從僅靠單一車型打拼市場的產品系列,發展到目前已擁有戴姆勒集團在全球的兩大銷量支柱性產品。從年產不足2萬輛的產能,擴充到如今年產8萬-10萬輛的生產能力,并依靠自身業務發展已經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扭虧為盈。
司衛介紹,2008年由于克萊斯勒品牌業務在北京奔馳的剝離,戴姆勒提出了一個將近67億元的業務終止補償計劃,這個計劃為期三年,從2008年開始到2010年結束。2010年,北京奔馳依靠正確的銷售戰略導向和有效的營銷手段,讓銷售業績節節攀升,依靠超額完成銷售收入,實現了不再需要戴姆勒現金支持,使補償金降低到38.72億元,創造了減少38%的奇跡。2010年是北京奔馳第一次不依靠戴姆勒的補償款,而單純依靠自身業務發展而實現的真正意義上的扭虧為盈。從過去依靠別人“輸血”,轉變為實現自己“造血”,北京奔馳發生的這種巨大轉變,大大增強了中外雙方股東對合資企業的信心。
2010年,北京奔馳在中國總銷量超過50000輛,占奔馳在中國內地銷量的比例已經超過35%,此外,截至今年11月,中國市場在戴姆勒集團的全球排名提升至第三名,其中C級轎車排名全球第三,E級轎車排名全球第二。E級轎車在2010年穩坐奔馳在中國銷量的頭把交椅,據最新數字統計表明,包括2010年6月上市的全新長軸距E級轎車在內,北京奔馳生產并進口的E級轎車在中國內地共銷售超過20000輛。
司衛認為,2010年的中國,毫無疑問成為世界經濟的最熱點。2010年豪華車市場預計銷售總量為78萬輛,增速在60%-70%。行業預測認為,未來的中國車市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到2015年,豪華車市場樂觀預計將達到年銷售百萬輛的驚人規模。
司衛表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北京奔馳全國授權經銷商網點達到171家,2010年新增經銷網點46家。2011年,北京奔馳將繼續秉持“快而有序”的發展策略,向更加廣大的二、三級城市發展。截至2010年,北京奔馳已發展二、三級城市經銷商7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