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廣網消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透露,政府正在醞釀對汽車征收排污費,目前處于論證階段,預計在十八大后實施。征收汽車排污費政策很可能先以“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作為試點,逐步推廣到全國。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盡管輿論普遍認為,機動車尾氣排放已成為大中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但征收排污費在中國有沒有可行性?其“治污”效果究竟怎么樣,消費者依然有質疑。
排污費如何征收才合理?
汽車排污費并不是第一次作為公共政策討論。今年北京市政協提出了《關于進一步提升首都空氣質量的建議案》,其中提出征收機動車排污費,控制汽車的使用強度,北京市環保局曾表態要進一步研究是否可行。深圳市的《環境質量提升行動計劃》也提出在今年年底前研究制定,按排氣量征收汽車排污費,引導小汽車合理使用。
但是排污費到底以什么方式征收才更公平,是目前開車族關注的一個焦點。輿論普遍認為,按汽車排氣量征收屬于一刀切,因為排量大的汽車,未必利用率高,利用率不高,排污也不會多。國泰君安汽車行業分析師張欣建議,如果要征收排污費,應該以汽油使用的多少作為依據。
張欣認為,如果像以前養路費一樣,不管用不用都要交那么多,對很多有車不用或者用得少的人是不公平的,因為有的人車買了,但是利用率不高,排污也少,所以應該結合用油,在買油的時候支付排污費,燒的油越多,交的排污費越多,這個合理。所以,最后要看政策是怎么制定的。
是否讓車主埋了兩次單?
而汽車排污費到底有沒有必要征收更是輿論關注的焦點。有人埋怨加在汽車上的稅費太多,甚至有說法認為,開車族已經為汽車污染繳了兩種稅,埋了兩次單。第一,2009年1月1日起成品油消費稅稅率提高。汽油消費稅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消費稅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第二,今年開始實施的新車船稅法,提高了部分車船的應繳稅率。兩種稅都提到了促進“節能減排”,而基于同一緣由或名義只能征收一種稅,這是稅收的一個基本原則。
也有人懷疑汽車排污費到底能不能起到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的作用。開車族吳先生就對排污費的作用持懷疑態度,他分析:如果排污費征收太高可能會抑制汽車的消費,如果排污費的額度很低則可能起不到效果。
財經專家指不適合中國
不止消費者質疑,國務院參事、中央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劉桓也不支持。劉桓表示,還有很多更好的辦法,比方說在節約燃油方面可以用燃油稅,可以有碳稅。在解決道路擁擠,或者中心城區停車問題上,可以收擁堵費。這些做法已經在我國香港和新加坡都有使用,比如說進入中心城區停車費很高,或者給一個特殊牌照,可以進入城區,但是每年需要支付很高的擁堵費。用這個辦法,執行起來可能比汽車排污費要好得多。
劉桓認為,汽車排污費與目前中國整體的稅收理念不太相符,并不適合中國。他表示,中國從長遠看,應該考慮的是環境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