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社會上和車界對國內外汽車產業發展中一些重大問題,常表現出撲朔離迷的傾向,而在實際運作中也不斷產生對自己行為產生一些質疑。就拿這次世界經濟危機這件頭等大事來說,從2008年算起已有5年多時間,首先是美國發生房地產次貸危機的爆發,接著雷曼兄弟宣布破產,美林被迫出售,還有花旗、高盛、摩根士丹利……一個個被捲進去,又拋了出去,可以說至今美國經濟危機所造成的陰影,仍然嚴重的影響著美國經濟的復蘇。奇怪的是當經濟危機延續至今,歐元債務危機一次次的又被捲入,卻未能及早進行防范,眼看著自己受到經濟危機的嚴重沖擊,而在這段不短的時間段內,歐盟對自己該做些什么,卻是束手無策,至今這場危機該是怎么收場,也沒有什么答案。最近歐、美經濟界流行著一個笑話:“一天,在一個小學堂里,老師在教堂上問學生:什么東西你不想要他,但又離不開他?學生們紛紛回答:是臭蟲。老師說:不是!是蛔蟲。老師說不是!是野蜂。老師又說不是!一個學生靦腆又勇敢的站起來說:是經濟學家!老師高興的拍起手回答:“對了,是經濟學家!”在西方有不少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他們在這場經濟危機中都干了些什么?正如股神巴菲特說那樣:“我對華爾街股市波浪的預測,就像射箭一樣,是閉著眼睛往外拋的”。又如古希臘赫西俄德的詩中所說那樣:“萬物之前,先有混沌。”當今人類的社會和經濟正經歷著極為復雜的,無周期的,無序的運行狀態,那就是處在混沌年代激變之中,萬物都在變幻無定,形而上學的思維幾乎走向盡頭,至于混沌思維又有待完善,這可能為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做些解脫罷了。
我們拿汽車產業來說,為什么兩年前,日本豐田汽車會出現近千萬輛的電子油門踏板召回事件,這是比較簡單的技術問題,卻連連拖延擴大,成為汽車史上最大的召回事件,而最后美國交通部聲明,這個事件責任不在豐田的,但是誰的責任又避而不說?為什么兩年前,國內外汽車界人士多預測中國汽車將超過2千萬產銷量,而實際卻從“爆發式”增長,突然轉向“微增長”年代,而今后日子該是怎么過卻各說不一?為什么從北京實施汽車限購之后,廣州、貴陽等地都在仿效,而且有可能有更多的城市也想搞限購,但堵車現象卻并不因限購而有所改進,該堵的就得堵?為什么在金融危機之初,美國百年汽車的“三大”,會紛紛處在倒閉和出賣的邊緣,而當今卻又比較好的處在復蘇的前沿?為什么在今年初國內外專家預測國際油價將達到120桶/美元,而實際卻在80-90桶/美元之間徘徊?為什么曾經譽滿全球的日本電子產業,包括部分汽車,電子,而今卻集體沉淪,夏普、松下、索尼悉數巨額虧損,瀕臨破產?為什么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主要是電動汽車,多年來提出“一部到位”“彎道超車”和“國外幾乎同步起步,差距不大”,而實際的經歷說明,我們電動汽車和國外的差距是越來越大,而今還有不少問題仍在爭議中?……這些現象說明汽車產業越來越多的遭受那個“看不見的手”的干擾,也可以說汽車產業也進入了一個混沌發展的年代。
什么是混沌的現象和理論呢?大約在九十年前科學家就提出一項物理學的重大概念。科學家認為混沌理論是繼20世紀相對論,量子論之后,第三次物理科學的革命。它揭示事物發展一種非線性,隨機性,動態性,極具復雜性發展的理論體系,說明一切事物都在不斷變化之中,都有混沌運動的一系列獨特性質。從理論上說混沌一詞譯自英文“ Chaos”,說是一切事物都在動態發展之中,難以給出精確這定義的意思,但事物的本質卻可以認識和掌握的。
從混沌理論發展成一種專門科學看,它誕生于20世紀70年代進入研究高潮,但一度由于研究難度,處于消沉狀態,隨著信息化和計算機技術的進步,到80年代末又掀起研究和應用新高潮,到了90年代混沌理論很快進入一個成熟期。它的標志:在科技上,不斷充實孤波、湍流、分維、灰義、突變等大量自然界相互作用的非線性科學,對氣象、生態、原子能、化學、生物等方面科學研究作出重要貢獻,也包括對量子科技的推動;在研究應用上,由定性逐步走向定量化,推動自組織現象產生和發展,并對發展“耗散理論”、“模糊邏輯”、“神經網絡”等理論有幫助,很大程度上豐富了人們的對事物實施有效的控制行為;在應用范疇上跳出科學層面,進入社會、經濟、軍事領域,也包括汽車產業在內;從哲學上講,混沌學研究有助于統一和解決事物的確立性和概率性兩套對立描述體系之間的鴻溝;深化對于偶然性和必然性事物發展規律的認識,相干結構和自助織現象圖形生成質的推進,對事物從有序與無序相互轉換活生生的啟迪;促事物研究從那種分工過細,各干各的研究方法上改進,而提升到努力尋求復雜化的系統工程上,應用整體綜合性研究,探明事物的未知世界,未來世界和無限世界。通俗的講,混沌學的現象不是給人好像世界一切事物都處在混亂不堪,毫無規律之中,而事物恰恰是通過混沌學的研究,在不可預知的世界中,揭示事物發展的簡易性和可預見性,以便于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找出路,求發展,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當代,在全球經濟危機復蘇之中,全球汽車產業,也包括我國在內,都將出現重大的變革,大致講?汽車產業正進入第三次產業革命浪潮之中。但僅就我國汽車產業發展來講,如何應用混沌學,實行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加速自主品牌汽車的推進,更好的進入國際汽車產業分工和合作體系中,提升我國汽車產業整體的品牌力和形象,建設汽車強國,這些都是和混沌學的應用有一定的關系。當前,我們在應用上重要思考問題:
——如何更好應用科學的思維邏輯,不能死抱著老辦法,不敢創新,特別是機制的創新。歸根到底還是要按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思想去探索,去實踐,去創新。因為思維決策的正確性,合理性,前瞻性,靈活性,決定著事物發展的前提,在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極為復雜的環境下,要更好應用好混沌學理論去解決問題。
——如何更好的應用系統工程來處理汽車產業問題,要切實,有力動態的,從各個層面,組織執行好汽車產業“十二·五”規劃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2012-2020)規劃》問題的實施。
——如何更好將汽車產業更廣泛深入的融入全球化,融入社會,融入信息化發展軌道上,特別是汽車產業要和信息化,高新科技的融合,跳出汽車產業傳統的范疇,打破圍墻,拆掉籬笆,走向社會化中求生存,求發展。
——如何更好應用好計算機和網絡,推動研究混沌理論和經驗在汽車產業上深入應用,推行智能化控制機制和系統工程上的應用;
——如何抓好混沌學中的“蝴蝶效應”。混沌學的資深研究者洛倫茲在一篇頗有名氣的文章中說:“巴西的一只蝴蝶翅膀的拍打,能夠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州產生一場龍卷風嗎?”如在電動汽車上,我們能更好的集中力量把當前的鋰動力電池和下一代新型的動力電池,下苦功夫研發出來,用于制造全新型的電動汽車,實現電動汽車顛覆性創新效應,我們電動汽車的“蝴蝶效應”就得到了發揮;
——如何更好的應用混沌學來提高我們汽車產業的真正實力,特別是看不見的軟實力,而不是危言聳聽的“巧實力”,這是建設我們汽車強國的重大要素。有實力才有話語權,沒實力,將會在新一輪全球制造業回歸浪潮中,再度的淪為“打工仔”。
總之,我僅是對混沌學進行一種推薦性行為,而不是什么研究成果,愿相關的學者和高層業界人士能認真的去探索,去研討,去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