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廠家壟斷供應鏈造成結果就是價格居高不下,最后損傷的是消費者利益。”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沈進軍在上周的汽車流通協會年會上如此表示。
據其介紹,目前造成在4S店修車費用居高不下的原因就是汽車配件的供應渠道被汽車廠家壟斷。甚至一些為車廠提供原廠配套零配件的制造商曾被要求簽署一份協議,以“保證”其提供的配套產品不私自流向售后市場。這就使得汽配生產企業能夠順利地實現此類配件價格的強勢壟斷。
“壟斷的結果是高價格,這個高價格4S店不能承擔,因此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沈進軍認為,打破汽車配件供應鏈壟斷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消費者利益。
2010年,歐盟就專門發布并實施了一項法律,打破了零部件供應壟斷。為了打破汽車服務行業及配件的壟斷防火墻,歐盟甚至要求所有整車制造商,有義務向非授權的獨立汽車零零部件商、服務商提供產品維修服務的全套技術標準資料甚至培訓。任何一家修車小店,都可以通過電郵等形式,向寶馬奔馳這些汽車巨頭們索取這些資料,如果制造商拒絕或拖延提供,將被視為壟斷行為課以重罰。
據了解,在日美歐等發達國家,非正廠的汽配銷售占比很大。中國零部件企業生產的一些汽車零配件工廠的產品在西歐、美國都銷售量非常驚人,不是用于生產汽車的原廠配件,多用于售后維修。
“因此我們也感覺到,政府部門也感覺到,包括業界反壟斷法的專家都發現在汽車方面,坦率地講我們現在這些人都有車開,大家做售后保養、維修都去4S店,但都覺得很貴。”沈進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