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制造是技術密集型產業,這種特性就決定了產品競爭力的最核心體現在制造工藝上。汽車企業在工程技術,企業管理、質量管理和控制等領域擁有突出表現,才有希望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中有所突破。
本次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分會、鳳凰衛視、鳳凰新媒體聯合主辦,鳳凰汽車承辦的2012首屆中國汽車年度盛典中,特別設立了“2012中國汽車年度制造企業獎”這個獎項,旨在表彰汽車行業內具有模范作用的技術領軍企業,它們為推動汽車行業技術創新和供應鏈管理上作出了突出貢獻。
根據艾瑞咨詢提供的網絡指數以及專家評審團的綜合評選,東風汽車通過多年的合資經驗引進先進技術,并消化吸收為我所用的優秀變現,讓其成功入圍2012中國汽車年度制造企業獎,成為熱門候選人之一,進入“十二五”,東風公司在乘用車領域提出了“大自主品牌”戰略,計劃5年投資300億元用于研發,使東風自主品牌乘用車整體規模達到200萬輛。
談到乘用車自主發展,東風“起了一個大早,趕了一個晚集”。由于乘用車自主研發起步晚,再加上合資品牌的強勢發展,東風發展自主品牌汽車曾一度受到質疑。
但令人想不到的卻是,這幾年東風汽車卻將其缺點轉化為優點。嫁得最多,反而變成了最有利于自主品牌發展的優勢。2012年,東風自主品牌產品銷量達113萬輛。其中,商用車銷量超60萬輛。
整合全球資源,提升創新能力,東風公司在自主創新的進程中,形成了自己獨到的發展模式。據悉,東風大自主的“乾”D300戰略已經開始在整車層面進行整合,除了向東風自主品牌的技術輸血,東風的“大自主”計劃也強調了合資公司需要自己的研發能力。
作為“東風制造”到“東風創造”的標志性產品,東風天龍歷時3年研發而成,2006年投入市場,是東風汽車升級換代的第三代商用車。它集成了全新D310駕駛室、大馬力重型柴油發動機、ABS、數字儀表等先進技術,其輕量化技術的應用,大大減輕了自重,降低了油耗,提高了效益。
2012年,東風公司連續發起了三起海外并購,先收購了T工程技術公司,然后分別與格特拉克和史密斯合資。業內人士表示,東風公司此番頻頻打出海外并購的“組合拳”,是實施“大自主”戰略,匯聚全球優勢資源,加快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的重要舉措,表明東風公司國際擴張步伐大大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