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佛山首批4S店紛紛落戶海八路、佛山車城和順德大良。歷經十多年蓬勃發展,以上三大板塊已成為佛山最具影響力的汽車集散地。佛山汽車保有量從數萬輛飆升至當下的120萬輛。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大,4S店城區集中建店的模式已不能滿足售后市場服務需求。而中心城區尺土寸金,也迫使汽車建店逐漸有淡出城區之勢。業內人士分析,在微利時代,汽車經營迫切需要微成本,巨資進入中心城區建店,風險越來越高。
現狀:大車城銷量依然如日中天
今年以來,三水、里水、南莊、陳村等車城板塊的崛起,對三大車城板塊形成一定的沖擊。但源于固有的汽車消費觀念,三大車城板塊銷量仍如日中天。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2年,佛山最大的車城板塊華南汽車城銷售額突破80億元,比去年增長約6.7%,汽車銷售約53000輛。華南汽車城目前有汽車4S店40家,有汽車銷售商約70家。而海八路、佛山車城同樣火爆,店鋪出租率達100%。
有車商表示,大車城模式銷售上能憑借集散優勢,在客源上可坐享其成。
記者了解到,如果廠家不限制建展廳,幾乎所有不在三大車城建店的4S店,都會在車城設立銷售展廳(衛星店),以作為4S店銷售的補充。以佛山某韓系品牌為例,盡管其4S店與佛山車城僅一公里之隔,但仍在車城設立了面積不小的展廳。依托車城優勢,一些不在三大老車城建店的商家,店面與大車城展廳的銷售比例甚至平分秋色。而縱觀各大熱銷品牌,大車城里設立的4S店,目前在新車銷量上對比同門仍有優勢。
形勢:購車環境改變沖擊大車城模式
記者走訪發現,車城盡管在集散功能上依然有優勢,但隨著汽車進入微利時代,大車城開始遭遇尺土寸金的高成本困惑。而一些有豐富運營經驗的經銷商,也開始淡出高成本的車城。
銷售集散地無力輻射售后
記者調查發現,盡管佛山三大車城銷量依然如日中天,但在售后的回店率方面,并不理想。有不愿具名的商家坦言,車每年都賣出不少,但維修的業務增長并不明顯。一些車主除了免費的首次保養回到銷售本店,以后基本上不回來。以海八路為例,因為品牌云集,其銷售輻射范圍除了南海外,甚至包括三水、高明和廣州的客源。但在售后服務領域,則多以桂城周邊的客戶為主。近年來,隨著鎮街4S店的建立和汽修店林立,長途前來維修和保養的車輛更少。而超過保修期后,能堅持回購車4S店保修和保養的更少之又少。有車主坦言,在汽車銷售微利時代,一些經銷商也不愿意砸錢進入大車城。
購車消費模式發生變化
記者了解到,除了售后輻射力度不足外,資訊便利化時代也讓車城模式面臨沖擊。目前,除了報紙等優勢媒體外,網絡上關于汽車的海量資訊,也為購車者提前預熱選車提供了新的平臺。年輕消費群體走進展廳,更多是為實體體驗。如今,消費者通過搜索很容易找到準確的店面地址,只要交通便利,店面是否在車城已在其次。有銷售商坦言,當前的購車者,前來看車時已掌握海量資訊,不再是先在車城轉圈再確定選購車型。
尺土寸金困擾大車城發展
近年來,隨著城市升級發展,三大車城已明顯存在土地資源緊張。在城市土地大幅升值的前提下,日漸微利的4S店模式,已難以承受城區高租金。從回報而言,收取汽車4S店的租金回報并不高。欲在順德或者禪桂中心區域再搞一個大車城出來的可能性已經很小。據悉,包括佛山車城和海八路車城,再擴大的空間很小,車城管理方只能在原規劃用地上進行內部功能調整。事實上,伴隨著城市升級,關于車城或將搬遷的消息也此起彼伏。而記者從佛山車城管理方獲悉,佛山車城與所在地相關部門簽訂的租賃期限為2019年。雖然6年內仍會維持車城的功能,但從大勢來看,搬只是時間問題。
觀察:汽車銷售應多考慮經營成本
十多年前,銷售一輛雅閣的毛利可達5萬元。如今,再銷售一輛同樣售價20萬元的車,毛利已不足萬元。汽車經營的微利,加上汽車產能過剩的局面已呈現,汽車經營應理性回歸微利時代。據悉,數據顯示,目前佛山大車城的地租價超過50元/平方米,而已裝修的展廳每平方米租金近百元。一間數千平方米規模的4S店,其成本之重,已遠遠超出該行業的可承受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前由廠家主導的4S店模式中,廠家強行向商家壓庫的做法,也對經銷商形成高額的停放和財務成本。
有零售行業的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無論怎么看,當下的汽車銷售均是一種畸形,也可以說是廠家主導下的一種病態模式。而從消費者感受的角度而言,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都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零售商也覺得無奈。
如何讓汽車銷售回歸微成本的模式,降低渠道和經營成本,已經刻不容緩。例如,展廳可以更小,倉庫可以設在郊區,而不需要運到鋪租不菲的車城停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