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統計顯示,我國2012年二手車交易量約為480萬輛,僅相當于美國同年二手車交易量的1/10。
商務部市場體系建設司司長常曉村說,目前我國二手車90%是直接交易完成的,通過品牌渠道完成交易的不足1/10,通過拍賣完成的還不足1%。
由此看出,目前我國二手車市場發展相對滯后,但發展空間很大。
市場前景廣闊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從2000年到2009年10年間,我國二手車交易量由25 .17萬輛上升到333.86萬輛,增長了13倍。但與歐美成熟市場相比,我國的二手車交易市場尚處在起步階段。
2011年,堪稱我國二手車市場“元年”,累計交易量達433萬輛,同比增長12.47%;累計交易額達到2108 .8億元,同比增長18 .56%。在此基礎上,2012年中國二手車市場實際總交易量為480萬輛左右。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預計2013年全國二手車市場交易規模將增長20%至25%,二手車交易規模接近600萬輛至650萬輛。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說,目前我國二手車交易量與新車銷量之比已從1:6上升至1:4,預計2020年,中國實現新車4000萬輛交易規模時,二手車、新車銷量比將達到1:1。而隨著二手車、新車銷量比達到平衡時,二手車銷售利潤要高于新車。
以美國為例。美國每年二手車的銷量數倍于新車銷量,2009年,美國二手車交易量為3550萬輛,同年新車交易量為1040萬輛;2010年二手車交易量達到4200萬輛,新車則為1100萬輛。目前美國汽車經銷商30%的利潤來自于二手車,已超過新車帶來的利潤。
可見,未來我國二手車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借鑒美國經驗
然而,現階段,我國二手車市場問題重生。即便是面對“錢景”如此廣闊的市場,不少汽車企業或者經銷商仍不敢涉及,而眾多消費者也對二手車交易“一頭霧水”。
業內專家指出,我國二手車交易市場比較混亂,非正規、非誠信現象大量存在,同時交易地點又局限于指定的機構在指定的場所進行;缺乏獨立的評估機構和透明、可信的評估體系;品牌二手車的宣傳滯后,人們對舊車根深蒂固的蔑視思想還有廣泛的基礎;國家二手車政策尚待進一步放開和完善等等。
在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二手車市場和今天的中國二手車市場非常類似。二手車在美國并非一開始就受到歡迎。投機倒把的二手車販子往往通過掩蓋車輛事故歷史、重新設置里程表等手法謀取更多利潤,導致市場雜亂、消費者信心不足。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和新車市場競爭不斷充分,新車銷量增長趨緩,利潤不斷被壓縮,美國政府和汽車經銷商開始重視二手車市場的發展,通過制定各種規章制度,建立起了一套比較完善的二手車評估、認證、置換、拍賣、收購和銷售體制。
經過多年的發展,美國二手車市場已經形成了以汽車經銷商為主、二手車連鎖店為輔的發展格局。
美國經銷商的二手車來源主要是置換,達到五成左右,其他則通過拍賣和私人收購途徑獲取。與中國批發為主的二手車處理方式不同,美國經銷商60%的二手車通過自己的渠道進行零售。
常曉村建議,要解決我國二手車市場發展問題,應從三個層面加以規范:第一,放寬產權登記制度,允許二手車經銷商進行登記,方便二手車的交易;第二,調整增值稅,利于二手車交易;第三,升級改造二手車市場,建立二手車網絡交易信息平臺,發展二手車品牌、拍賣、置換等業務。
完善法律制度規范
據國內某調查機構的調查顯示,我國消費者最擔心在購買二手車時受到價格欺騙,其次是質量問題。
而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兩個問題,在二手車市場上并沒有專門的法律規范嚴格限制或約束,導致我國消費者不敢輕易涉足二手車交易。
而在美國,二手車市場發展初期,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對此,美國經銷商、廠家等積極參與相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對推動美國二手車市場的健康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規渠道的二手車售價主要以公認的二手車價格和技術狀態鑒定兩部分決定,行業協會、權威機構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隨著二手車市場的深入發展,獨立的第三方評估機構應運而生。它們利用車輛識別代碼的唯一性特征,向汽車各個環節相關的機構收集車輛的所有權及變更、里程數、尾氣排放檢驗結果、使用、維修、抵押、事故等信息,建立起完整的車輛“檔案”。
消費者支付少許費用即可獲得此類報告,用以作為購車時的參考。這種第三方獨立評估機構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迫使二手車經銷商們自覺規范交易。
除此之外,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頒布的《二手車法規》是針對二手車流通管理的最重要的法律。另外,美國各州也自行制定了二手車交易相關法規,對二手車交易建立了更加細致的標準和要求,進一步規范二手車市場。
業內專家認為,只有法律規范的出臺,才能保證消費者利益,同時也規范了二手車市場的交易秩序,并促進二手車市場的持續繁榮。
我國二手車市場要打開發展“瓶頸”,相關法律、政策出臺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