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發展速度的誤判,會給企業帶來災難,現階段以增長數量、規模為主要目標已經行不通了。
2013年1月30-3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中國汽車年度出口突破百萬輛頒獎儀式暨汽車行業國際貿易協調委年會”。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出席會議,并根據中國汽車行業發展現狀,提出了“幾件事不能再做,幾件事應該立刻開始做”。
三件事不能再做
不能片面追求規模擴張
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汽車年產量從200萬輛增至近2000萬輛,而持續“猛增長”過后,中國車市迎來“微增長”時代。董揚認為,片面追求規模擴展已萬萬不可取,“對發展速度的誤判,會給企業帶來災難,所有企業的垮臺和破產基本上都來自資金鏈斷裂,現階段以增長數量、規模為主要目標已經行不通了。”
不能迷信合資項目
近年來,中國汽車業通過對外合資已取得巨大發展,董揚在發言中透露,自己看好近日東風汽車與沃爾沃集團的合作項目。他認為,中方控股、創東風自己的品牌、在技術上進行深入合作而非完全照搬,都對企業是有益無害。此外,董揚也著重強調,不要盲目迷信合資項目,沒有先進的開發體系、產品,完整的采購、銷售體系,這樣的空殼企業“接不得”。
不能再忽視法律
“不要再心存僥幸,認為可以用國I技術在國III標準下蒙混過關,法不責眾的舊觀念必須改變,出了問題后,某些政府機構不會再為企業"兜著",甚至可能把問題推給企業。”董揚在強調該問題時,列舉了某國產柴油車企業因心存僥幸而被告上法庭,以及某部門要求出租車減配侵犯出租車司機利益而后將責任推給企業的例子。
四件事應該立刻做
加強技術創新
對于加強技術創新的必要性,董揚持這樣一種觀點:“企業應該下決心,大投入。目前全行業研發投入尚不及主營收入的2%,要達到中央要求的與國際接軌,需要提高一倍以上。”他認為,無論是自主企業還是合資企業,加強技術創新都至關重要。
注重品牌培育
“市場不夠理想,企業主管銷售的老總更換得很勤,換一個人就換一個戰略,頻繁改變品牌戰略,如何建立起品牌?”董揚在發言中表達了這樣的擔憂。他希望企業著重研究品牌發展規律,搞清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制定適合自己的品牌戰略,并長期堅持下去。
合理并購
“吃得下要能消化得了,買到手要能玩得轉。”董揚認為,合理并購需要準備好資金、人才,同時也不能忽視被并購企業員工和所在國政府的利益及法律、文化環境,還要對并購對象做仔細的價值分析。
深入研究問題
董揚透露,他近日在博客中對汽車行業需要深入研究問題做了詳細說明,指出:第一要研究競爭對手,研究目標市場;第二要研究發展規律;第三要研究政策,貫徹中央方針政策,服從上級領導。“我們只有研究清楚問題,并給政府主管解釋清楚,才有可能得到合理的有利的政策。不研究明白,說明白,光靠請客、"跪求"是沒有用的。”
1月7日以來,中國中東部大部地區相繼出現大范圍霧霾天氣,專家認為其最根本原因是污染排放增加。董揚在中汽協內部要求盡快對霧霾進行研究,用精確數據解釋PM2.5與中國汽車業之間的聯系,弄清30年來中國汽車行業減排數值、有害氣體排放下降比例、汽車對PM2.5的“貢獻”中,有多大成分來自汽車本身,多少來自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