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隨著“走出去”戰略的深入實施,中國汽車企業對外投資步伐明顯加快。去年,中國汽車出口首次突破百萬輛,達到105.6萬輛。以長城、奇瑞、吉利為代表的國內車企在海外市場積極布局,建新廠、擴展經銷商網絡或者實行合資并購等一系列舉措,已將“走出去”戰略繼續向縱深推進。然而長時間以來,中國汽車出口“散亂差”的狀況卻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從1993年出口突破1萬輛以來,中國汽車在出口市場已經經歷了出口產品結構的變化、目標市場的升級、出口方式的升級以及品牌建設和售后服務體系從無到有的升級。經過十余年的飛速發展,我國汽車工業來到了向出口轉型的節點,急需政府發揮指導和幫助的作用,解決汽車出口的“頑疾”。
首先,自主品牌缺乏核心技術,國際競爭力弱。中國汽車出口沒有形成自己的強勢品牌,相對于產能和產量方面的突飛猛進,中國汽車業在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形象方面并無突破性進展,難以突破國外在性能、環保等方面的技術壁壘,這使得中國汽車出口面臨一個瓶頸。
其次,低質低價的惡性競爭也為中國汽車品牌帶來了很壞的影響。國內汽車企業長期以來憑借低成本的勞動力和資源作為成本優勢,出口時忽略質量和效益,為了占領市場大打“價格戰”。低價格使得企業利潤低,出口量和出口收益相差甚遠。
另外,自主品牌在海外還面臨營銷渠道和服務體系落后的問題。中國汽車企業對海外市場不了解,缺乏完善的營銷渠道和售后服務體系。多數企業海外營銷、售后服務等方面嚴重依賴當地的代理商,存在配件供應緊張、服務響應滯后、維修周期過長等問題。這樣不僅損害自身利益,也影響了整個汽車工業在海外的聲譽,限制了中國汽車業在海外的發展。
建議1:鼓勵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優化出口產品的結構
自主創新是汽車企業長期發展的原動力,政府應當支持國內汽車企業不斷加強研發投資力度,建造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汽車產品技術、管理、營銷等各個方面加強創新力度,規避貿易壁壘和技術壁壘的阻礙。引導企業采用國外先進技術標準,主動接軌國際標準體系,推動企業提高生產的一致性,穩步提升汽車產品出口的質量。
建議2:規范出口秩序,避免惡性競爭
國內汽車出口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產業集中度低,相互之間交流少,信息流通不暢,在出口上多采取價格戰的方式。因此,政府、企業、相關中介機構要加強合作,保證信息的通暢,增強我國整個汽車出口行業的效益。另外,還需要通過提高自主品牌出口資質門檻的方式,增強企業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
建議3:系統化制定“走出去” 政策支持
除了直接出口退稅和研發補貼外,更要基于產業鏈,構建高水平汽車標準化體系和汽車企業國際投融資支持的體系,建立中國汽車產業“走出去”強有力的支持系統。政府需要搭建一個復合型平臺,對投資模式提供具體的指導和幫助,能夠對整車貿易提供明確的約束和鼓勵。
建議4:培養國際貿易人才和經驗
人才儲備作為中國汽車走出去的“軟力量”,舉足輕重。對海外市場中生活習慣、經濟法規、社會狀況、政治環境以及市場需求缺乏了解,是長期以來中國出口企業的軟肋。
因此,在汽車出口中,要增加貿易人才的培養,利用其知識技能增強對出口產品、出口渠道、銷售服務的管理和操作,逐步總結各項經驗教訓。
汽車出口量是衡量一個國家汽車工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2012年,中國汽車產銷都超過了1900萬輛,連續4年保持世界第一。
然而,105萬輛的出口量只占汽車產量的5%左右。中國汽車出口仍然處于起步階段,還有長遠的路要走,需要政府在發展環境、政策和科研上的支持,因為促進汽車出口不僅僅是汽車產業的事情,而是整個國民經濟的宏觀問題。
希望政府能將汽車產業的出口擺放到一個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只有這樣,中國的汽車產業發展才能盡速擺脫目前的困境,并走上自強的道路,同時,為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關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