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范圍的“有毒”霧霾天氣再次席卷全國,“發展新能源,凈化空氣”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丁笆濉眹覒鹇孕孕屡d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車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和主要任務。今年兩會期間,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再次成為代表們關注的重點。
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兩會期間表示,工信部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新的節能與新能源補貼政策,新政思路將不按技術路線來分,而是按汽車節油率劃分為16個檔次,補貼底線也將大于3000元。業內人士分析,這意味著所有技術類別的車型將被放至同一起跑線上,而此前補貼偏弱的混合動力車型將會大幅受益。汽車業正在醞釀一個“綠色時代”的來臨。
配套設施問題制約發展
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11年及2012年的新能源車市場調查來看,兩年均未完成國家制定的任務。2012年國內僅銷售新能源汽車12791輛,而我國2015年目標是50萬。
此前,中央和地方的補貼政策并未使新能源汽車獲得突破性的發展。如深圳在國家政府補貼的基礎上,對雙模電動車追加3萬元補貼,對純電動汽車追加6萬元補貼;上海則規定純電動乘用車補助4萬元/輛,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補助3萬元/輛。單純地靠補貼并不能鋪平新能源汽車的持續發展之路。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宇恒告訴記者:“新能源汽車尚處于初期階段,技術問題、安全問題、電池問題、配套措施、接受程度等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
市場化才是根本出路
業內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車一定要商業化,要市場化,長期財政補貼難以為繼。要在社會上建立一個能夠給電動車充電的使用環境。好的商業模式會選擇一種合理性的路線、一種適用的車型、一些恰當的應用領域和地區以及更合適的使用者,也就是確定目標用戶在哪里。比如家用電動汽車誰是第一個用戶群,是農民還是城市白領,搞清楚這些,才有出路。
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陳全世表示,政府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化方面的作用力是有限的,很多人認為解決商業化模式只需解決充電模式,其實充電模式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用戶要不要買新能源汽車,要買什么樣的車,這才是商業化的關鍵。
混合動力車是另一個方向
新政的重點在鼓勵企業的先進產品,主要依據汽車的節油效果,效果越好,補貼越多。此次補貼新政劃分16檔的原因就是將所有車型全部納入進來,但以節油率的標準,混合動力車型無疑是最大的贏家,這將與此前混合動力車型在補貼中的弱勢地位形成鮮明對比。
據了解,依據目前擁有的技術,普通燃油汽車及混合動力汽車實現進一步的節能減排并不存在問題,主流產品可實現20%的節油率,已具備在全國范圍推廣的條件�;旌蟿恿囎鳛樽钊菀讓崿F市場化的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如果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支持,那么節能環保的理念也許就能更早來到每個人身邊,而不僅僅是遙不可及的一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