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自主誕生
縱觀目前推出的合資自主車型,要么是淘汰的老舊車型平臺改版,要么是前途未卜的電動車型,合資自主究竟在中國車市充電何等角色?有業內人士認為合資車企發展合資自主品牌主要是在政府政策要求下的無奈之舉,它們在未來不太可能成為市場的主流,但可能對自主品牌形成較大沖擊。也有人認為,合資自主就是自主,是中國自主品牌的一部分,未來將對中國的自主品牌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合資自主緣何樂此不疲?當然是政策的產物。對于已有一定產能規模的合資企業,如果需要擴建或者異地建廠,前提需滿足“新能源汽車”和“自主品牌”的兩個必需條件,所以,合資品牌不得不順應政策需求,再生嫡子。
其實,目前問世的合資自主品牌,更多的都無法擺脫淘汰車的詬病,那些以電動為起點的合資自主品牌也因為目前市場認知度不高而普遍不被看好。
在日前的上海車展期間,幾大合資自主品牌集體亮相發布,無疑把合資自主再次提到人們的視線之中,引起了業界又一輪爭辯。隨著合資自主品牌增多,其發展方向也出現了分化。最為明顯的是以啟辰、理念等為代表的國民車路線,車型相對其合資品牌而言稍為低端,目標是搶占自主品牌車型的市場。其二是以尚待進入銷售渠道的開利、首望等為代表,走的是新能源車路線,意欲進攻尚待開拓的新能源車市場。
究竟合資自主未來發展趨勢如何,還要看企業是否真心運作,還是僅僅作為向政策要產能的手段。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合資自主車型吧。
品牌車型簡介
4月20日,2013上海車展正式開幕,東風悅達起亞在本次車展上發布了旗下合資自主品牌定名“華騏(HORKI)”和其首款概念車。據了解,“華騏(HORKI)”的LOGO標識是將“華騏”與“HORKI”的首字母“H”進行了形象化的演繹,預示著“華騏(HORKI)”品牌的生命力、活力性、家庭幸福感以及與合資伙伴攜手共創美好未來的企業愿景,“H”標識自身蘊含著更為深刻的共存共生的意識理念。
4月12日,華晨寶馬推出了自主品牌“之諾ZINORO”。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格說,“之”字代表其中國文化的屬性,“諾”是指信守承諾,“寶馬集團深信,在中國這么多年的巨大成功是基于堅定的和持續加強本地化的策略”。定位為新能源汽車的“之諾”,首款產品是采用全電力驅動技術的汽車,計劃在2013年底廣州車展進行世界首發,并于2014年第一季度推向市場。
在2013上海國際車展上,廣汽豐田正式發布了旗下的合資自主品牌,雖然品牌名稱暫未公布,標識為“i”,而旗下首款概念車也正式亮相。
今年3月份,一汽豐田正式發布旗下全新合資自主品牌郎世(Ranz),同時其品牌LOGO也被公布,改品牌旗下首款電動概念車也在上海車展首發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