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三包規定10月1日起生效,但在記者采訪中發現,已經有大部分車企宣布提前執行“三包”規定,而價格昂貴的豪車態度則顯得有些曖昧。
部分車企主動延長質保
由于“汽車三包政策”是行業規范,并不涉及到法律,因此各家車企的執行力度不盡相同。記者了解到,提前實施“汽車三包政策”的企業當中,大部分采用了超過國家規定包修期限的質保政策。
其中,比亞迪4年或10萬公里的質保期,是目前已經實施“汽車三包政策”企業中期限最長的企業,而其質保期限內,99.9%的零部件也均在質保范圍內;此外,長安汽車的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將在10月1日起執行4年或10萬公里的超長質保期。
而價格昂貴的豪華品牌汽車,對提前實施“汽車三包政策”的態度則稍顯曖昧,大多沒有提前實施的計劃。記者致電寶馬、奧迪、英菲尼迪等品牌的4S店,對方均表示目前沒有提前實施“汽車三包”的計劃。
車企已著手制定相關政策
記者采訪了解到,除了部分車企率先實施“新三包規定”外,還有多家汽車企業的相關人士表示,已在著手制定相關政策,以支持經銷商適應新的“三包”法規。
據了解,目前,車企應對“三包規定”的舉措主要有三點:一是以更低折扣向經銷商出售試駕車,試駕車除承擔試乘試駕功能外,還會作為維修期間的客戶代步車,按照規定,只要經銷商能提供代步車,便可不用退換車;二是一旦遭遇退換車,車企鼓勵經銷商回購,并給予一定補償,維修好之后再以二手車出售;三是在汽車金融方面,車企將給予經銷商更大的支持額度,保證其資金鏈正常運轉。不過,這些支持手段短期內只能集中于一線城市,因為這些城市銷量高、保有量大;在三、四線市,車企會根據具體情況實施相應對策。
對此,長安汽車的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長安汽車已經完成對經銷商和維修站新“三包”的相關培訓,統一了修理標準和流程。此外,還建立了內部調運機制,保障零部件的供應,以方便客戶。
車主不宜過度維權
“汽車三包規定”的出臺,廣大消費者可謂是拍手稱快。而其中的兩大亮點,更是讓消費者切實感覺到了自身權益得到了有效的維護。
一是“汽車三包規定”延長了大多數生產廠家承諾包修的期限,要求包修期不低于3年或者行駛里程6萬公里,三包有效期不低于2年或者行駛里程5萬公里,并規定了各個時期消費者可享受到的不同權益。
二是“汽車三包規定”打破了生產廠家過去對家用汽車“只包修理,不包退換”的老規矩。如根據“汽車三包規定”,60日內或者行駛3000公里之內,家用汽車產品出現轉向系統失效、制動系統失效、燃油泄漏、車身開裂,消費者可選擇免費退車或換車;三包有效期內,轉向、制動、懸架、前/后橋、車身等系統同一主要零件,2次以上更換仍存在故障,可選擇退車或換車。
但記者查閱各大車企已經公布的“三包”內容,絕大部分企業都對哪些情況下可以退換車、如何退換車、補償費用如何計算等具體標準避而不談,這或多或少讓消費者對“三包”的真正落地疑慮重重。
有專家分析,“汽車三包規定”實施后,消費者要求退換車的糾紛可能成倍增加,但就目前汽車大規模標準化生產的品質水平看,出現嚴重故障的概率非常低,真正符合退換車條件的案例會極少,因此車主不宜過度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