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最流行的標語口號莫過于“節能減排,低碳生活”了。特別是在汽車行業,無論是從政府層面的鼓勵小排量政策和國VI環保標準,還是老百姓環的保意識不斷加深,都無不催促著汽車產業向更節能更環保的方向進化,各大汽車廠商也紛紛推出了各自的綠色環保車型,這其中分為兩大流派,一派以油電混合動力為核心技術,用電能作為燃油的補充從而達到降低燃油消耗減少排放的目的,我們稱之為“混綠”。另一派則堅持原有的純燃油技術,但通過科技化和輕量化等手段有效的減少燃油消耗量以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我們稱之為“純綠”。“混綠”和“純綠”之間有什么區別?那種更適合中國消費者呢?編者為您一一道來。
代價高昂的“混綠”車型,逐漸淪為過渡產品
“混綠”無疑是目前汽車市場上比較主流的環保車型,從豐田的普銳斯到豪華的奔馳S400H,在眾多廠家各級別車型中都有“混綠”的身影。雖然各個廠家的油電混合技術略有不同,但究其原理大致一樣。以豐田為例,其特有的豐田 HV(Hybrid Vehicle混合動力車)技術可以實現車輛單獨依靠電動機起步,而在車輛到達一定行駛速度時汽油機才參與工作。電動機啟動時的安靜,和低速時擁有高扭矩的特點使PRIUS普銳斯擁有了不同于其他車輛的駕駛樂趣。“混綠”車型的在節能環保方面的優勢相較傳統車型十分明顯,不過其先天的一些弊端也是不可避免的,首先就是制造成本頗高,幾乎超出傳統車型一倍的售價讓很多有心環保的消費者也無力承受;其次,除了造價高昂,其“混綠”車型的保養維護費用同樣也是較為昂貴,難免給人造成一種環保是有錢人玩的感覺。還有就是“混綠”車型雖然環保,但其動力來源之一的蓄電池系統卻壽命不長,而且所含的有害物質同樣會對環境造成破壞。這都直接導致了“混綠”車型無法大規模普及,并逐漸淪為過渡性產品。
高端“純綠”依舊遙不可及
看過“混綠”之后,我們再來看看“純綠”,“純綠”一直是德系車廠最鐘愛的解決之道,相對“混綠”其優勢十分明顯。在不犧牲動力性能的狀態下卻有著和“混綠”相近的燃油消耗,大量的輕量化和環保材料避免了“混綠”的二次污染。因此“純綠”應該是新的替代能源全面運用之前的最佳方案了。在“純綠”陣營中最有影響力的就是德系車廠中的三大高端品牌了。以奔馳的BlueEfficiency為例,BlueEfficiency綜合環保技術整合了包括優化發動機技術、降低車身重量、減小風阻、減小摩擦阻力等一系列旨在降低能量損耗、提升燃油效率的手段。它所運用的CGI渦輪增壓缸內直噴發動機更是在提高車輛動力性的同時,提升了燃油使用效率,從而降低油耗并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了節油與環保的雙重功效。有數據顯示BlueEfficiency能使整車的油耗降低12%-15%。但由于只針對奔馳車型設計,略顯局限性;而奧迪和寶馬的“純綠”技術同樣也面對這樣的問題,過于高端的產品定位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還是難以接受。
斯柯達GreenLine 讓環保深入行車生活
北京車展之后,斯柯達品牌將旗下第一款高度環保的GreenLine系列車型介紹到國內,讓眾多普通消費者在享受“純綠”車型帶來便捷生活的同時,也為環保事業盡一份自己的貢獻。斯柯達GreenLine家族的產品特色是通過節能環保汽車技術的研發與不斷創新,著力于車身設計的低風阻輕量化;追求動力系統的高性能低油耗,以務實、理性的態度來打造節能環保汽車產品,共創低碳汽車生活。
7月上市的新明銳GreenLine綠動從四個方面對傳統轎車進行提升以達到“純綠”的效果。首先是輕量化,通過減輕整體質量、并使用輕量化輪轂、輪胎,以降低驅動能耗。新明銳Greenline的整備質量

在有效減少車重之后,GreenLine車型還選用了低滾阻輪胎,這種輪胎采用新的材料配方,使滾動阻力減小15.3%,大大的減少的行車阻力。



當然GreenLine車型最核心的部分就是1.4TSI發動機與7速DSG雙離合變速器的動力輸出組合。1.4TSI發動機在每分鐘1750轉時就可以達到最大扭矩,并形成的寬廣扭矩空間,再加上DSG變速器無縫式的換擋過程,令0
不難發現“純綠”的斯柯達新明銳GreenLine從實用性上優于“混綠”車型,在普及性上較高端的“純綠”車型更為親民,讓更多普通消費者也可以成為低碳生活的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