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食品中見蟲的事件頻發,蒙牛活蟲一事余波未盡,雙匯火腿又走上“蟲”路,黑色的蟲也愛上了雙匯火腿,但雙匯官方對此事件的回應,卻不盡人意,頗有避責之嫌。
自雙匯陷入瘦肉精門,似乎雙匯就成了大家的主要關注對象之一,所料未及的是,雙匯問題卻屢屢出現,加劇消費者對食品恐慌的同時,雙匯的信任似乎也開始走向透支的道路。
近日,河南消費者王女士舉報自己在雙匯火腿的食用過程中發現腸體有黑色蟲子,向雙匯投訴并要求賠償“惡心費”,遭拒絕的同時,甚至被指“敲詐”,對此,王女士自是憤怒,在合法維權未果的同時,也使自己的名譽受損。
雙匯產品被指有問題,消費者投訴卻被定為為“敲詐”,這類事件也非首次。今年5月29日,鄭州網友微博爆料,自己在雙匯連鎖店買了雙匯肋排,用熱水燙時出現蛆蟲,引爆“雙匯肋排燙出蛆蟲”事件。雙匯集團對此事發表聲明表示消費者投訴的該批肋排生產工藝正常,出廠檢驗合格,冷鏈運輸及銷售環節達標。同時,也因消費者拒留電話,雙匯認為是非正常投訴,認為對雙匯有惡意影響的嫌疑,判定為“敲詐”。
今年以來,雙匯一直不安分,瘦肉精事件后,“蛆蟲事件”、雙匯Q趣香腸菌落總數超標事件、6月14日“蛆蟲蟲卵”事件以及在“黑蟲事件”之后的“空心火腿”事件,不用刻意盤點也早已成為雙匯的行跡構成。消費者的信任是有底線的,如此頻繁的質量問題,怎能不讓人望而生畏?
頻現的質量問題,雙匯的態度卻不盡人意,或者棄之不顧,或指消費者敲詐,這樣的回復是欠缺良好的售后服務的體現,更是一個企業信任指數下降的體現。雙匯接到消費者投訴索賠的態度,表現的異常委屈,似乎顯得格格不入,現實的行動似乎道歉,公開調查才是首選。
第一農經點評,企業的被指質量存在問題后的“不作為”,是企業發展死穴,而反指投訴者“敲詐”卻不進行自我反思與調查更是不可取的劣作。與其委屈發表公告,表現出對質量問題的忽視與不負責的態度,將自己推向黑色深淵。不如扎實修內功,公開檢測調查給自己一個公道,現真相與世。如此而來,企業的春天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