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爆料稱,山西雅士利可能有數噸于2008年召回含有三聚氰胺的問題奶粉回溶生產,更換包裝后繼續在市場上銷售。該報道提出了3個疑點:
疑點一:山西冷庫曾藏30噸問題奶粉
有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應縣金城鎮龍泉村的一處冷庫曾“藏”過30噸被召回的問題奶粉。
記者找到山西應縣金城鎮龍泉村一處冷庫的主人孫某,他曾把庫房借給山西雅士利乳品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據孫某介紹,2009年2月下旬,山西雅士利在這里存放了一車奶粉(被召回的問題奶粉),車上的奶粉足有30噸,時間約一周。
占用庫房幾天后,山西雅士利公司來了七八個工人,“帶著新的包裝袋和標簽,把舊包裝袋全換下來了,干了一整天,隨后裝車離開了冷庫”。
疑點二:生產記錄寫有回溶粉字樣
在一份生產日期為2008年11月13日、生產批次標注為“2008/11/13”的“山西雅士利乳業有限公司配粉工段交接班記錄”上,記者看到,在“輔料名稱”一欄中,明確寫著“雅士利1段回溶粉、雅士利2段回溶粉、雅士利3段回溶粉”和“施恩1段回溶粉、施恩2段回溶粉、施恩3段回溶粉”的字樣。雅士利3段回溶粉一欄,有“6000kg”的字樣,為“上班結余”的公斤數。
一名曾在山西雅士利“配粉工段”工作的工人向上述媒體介紹說,“山西雅士利工廠將召回的三聚氰胺奶粉回溶。有的是在庫房將召回的鐵罐奶粉換罐,有的是直接將召回奶粉搬運到配料車間回溶。”
疑點三:質監曾發現雅士利回溶粉
2009年媒體曾爆料,一份來自山西應縣質監局駐雅士利廠質檢組提交給山西省朔州市質監局的請示報告(未加蓋公章)中也顯示,雅士利和施恩奶粉中添加了回溶粉。
這份請示報告中稱:“總量達12.727噸的不合格奶粉被分為11個批次重新加工回溶,11批次共生產奶粉765.65728噸,出庫600.825噸,待溶粉21.01294噸,庫存143.81934噸。”
針對媒體報道,昨天雅士利集團聲明稱,山西雅士利乳業有限公司自2008年奶粉事件后,對所有問題奶粉的召回、封存、銷毀工作均按政府要求進行,一切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處理。
對于上述媒體提出的質疑點,雅士利也一一作了反駁。
回應一:與孫某沒有任何接觸
針對媒體報道“山西應縣金城鎮龍泉村一處孫某的冷庫,存放了約30噸奶粉重新包裝上市一事”。雅士利稱,此事純屬虛構。“我司根本沒有與所謂的孫某有任何接觸,更沒有將問題產品重新包裝上市之事。”
回應二:記錄表真假讓警方調查
對“生產記錄表”,雅士利昨天向記者稱,因為沒有看到真實的記錄表,不確定這份表是不是該公司的,“我們已經報案了,讓公安機關來調查它的真實性。”
雅士利公司還指出,媒體報道說“山西雅士利工廠將召回的三聚氰胺奶粉回溶。有的是在庫房將召回的鐵罐奶粉換罐”,這是絕對不可能,罐裝產品在庫房里怎么能直接換罐生產呢?
回應三:當地質監證實無回溶粉
記者昨天收到雅士利集團提供的一份《應縣質監局關于回應媒體“雅士利與施恩被指違法添加回溶粉”一事的情況報告》,該報告落款為“應縣質監局”,并加蓋有“應縣質量技術監督局”的公章,時間為2009年6月25日。記者從該報告中看到,應縣質監局稱在2009年24日上午獲悉有媒體報道“雅士利與施恩被指違法添加回溶粉”的猜疑,該局立即做出反應,對這一問題進行核實,而核實的結果是:“山西雅士利乳業有限公司在生產過程中不存在違法添加回收產品的行為。”
雅士利表示,自2008年9月13日至今,當地政府監管部門一直駐廠監管,“所有生產記錄均由政府駐廠監管人員簽字保存。所有生產過程均在政府駐廠監管人員的現場監管下進行。”據了解,率先曝光“回溶粉”事件的《法制周末》已向雅士利集團發出撤稿情況說明稱:“該報近日刊發的《追蹤雅士利問題奶粉去向》一文,一些網站將標題改為《雅士利被爆將問題奶粉更換包裝后重新上市》予以轉載。我們認為,這很容易引起讀者誤解。本報已在網絡版上將此稿刪除。”
為何現在仍接連不斷曝光出有問題奶粉流通到市場上?王丁棉表示,“面太廣了,出現漏網之魚不是怪事,一百幾十萬的從業人員,有十個八個以身試法,這和貪官受賄一個道理,這也和犯罪成本有關系。犯罪懲罰不嚴,導致有僥幸心理存在。”
他表示,問題奶粉換裝上市可能性極低,目前絕大多數的國產奶粉消費者都是可以放心使用的。“不跟節拍走的企業肯定是有的,但是我們要看主流。”(人民網9月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