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肖揚 記者 崔博
本報訊昨天浙江省質監局公布了第三季度監督抽查情況通報,產品的合格率有所提高,但是像飲水機等產品還是存在較大的問題。
據省質監局公布的數據,今年三季度全省抽查了163種共6661批次產品,綜合合格率為96.3%,批次合格率7年來首次突破90%,達90.2%。
其中,食品添加劑、不銹鋼廚具、應用軟件等21種產品批次合格率達100%,是質量比較穩定的;但鋁塑復合板、木材膠粘劑、水嘴這三種產品的批次合格率低于70%。
省質監局提出警告稱,飲水機的質量問題值得引起關注。三季度,質監部門在我省飲水機的集中產地寧波慈溪抽檢了65批次產品,合格49批次。在16批次不合格產品中,有15批次是涉及安全、健康的指標不合格,其中有11批次產品衛生指標不合格,因為在對其不銹鋼內膽進行浸泡試驗時,發現鉛、鎳、鉻等重金屬含量超標。
飲用水中含有的重金屬,會直接進入人體,長期累積后便會產生毒性效應,尤其對內臟、神經系統危害嚴重,并且很難降解。歐盟2006年7月正式開始實施的ROHS指令,甚至要求連電子產品中都嚴禁含有鉛、鎳、鉻等5種重金屬元素,更何況是直接進入人體的飲用水。
省質監局認為,產生重金屬超標的主要原因是企業為了降低成本。近年來,飲水機相關的塑料(6710,-255.00,-3.66%,吧)、不銹鋼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但仍處于同質化競爭階段的產品的售價,則無法同步上漲,因此企業不得不使用劣質的不銹鋼罐體及電熱管。節省成本所導致的質量問題還不僅是這些,質監部門還發現一些飲水機企業降低質量要求,如降低電源線、接線端子的規格,減薄機殼的厚度,這還導致了部分產品的電氣性能不穩定,容易漏電或出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