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招攬顧客,“無糖”、“添加鐵鋅”等字眼在食品包裝上隨處可見。5月1日正式實施的《食品營養標簽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對商品“營養”要求標明含量成分等,但記者走訪京城多家超市發現,餅干、乳制品等食品營養標注不符合規范要求。
由衛生部出臺的《規范》要求食品企業在營養標簽中以每100克(毫升)或每份食品中的含量數值標示,并同時標示所含營養成分占營養素參考值(NRV)的百分比,旨在通過營養標簽向消費者提供食品營養成分等信息。據了解,規范的食品營養標簽中,應首先標示能量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4種核心營養素及其含量,另外還可標示飽和脂肪(酸)、膽固醇、膳食纖維等。
據了解,新實施的《規范》標準雖符合國際化趨勢,但非強制性標準。記者在京客隆針織路店看到,一款5月10日生產的賓堡面包片,其營養成分標注中,廠家宣稱產品“富含蛋白質”,但營養表中表示蛋白質的含量為9.9克(每100克產品)。記者從衛生部去年12月出臺、日前已正式實施的《規范》中了解到,當固體食品的蛋白質含量≥12克/100克,才能聲稱“高蛋白質”或“富含蛋白質”。由此看來,該款面包的營養成分表存在過度夸張的嫌疑。
另外,一種名為“鋤禾”的豆漿,標稱“無蔗糖”,但記者在外包裝上的營養標簽上并沒有看到糖分含量。“無糖就是沒有糖,所以就不標糖分含量了。”銷售人員表示。但衛生部《規范》中提到,標示無糖的食品必須達到每100克食品中糖含量低于0.5克,不能隨便標注“無糖”,需用數字說話。
除了片面夸大產品功能外,有的產品宣稱的營養成分很難在營養標簽上找到。沃爾瑪門店出售的一種采用意大利工藝生產的帕瑪拉特強化奶,在產品名稱下面用紅色字體標注“添加微量元素鐵、鋅”,但產品背面的營養標簽中沒有標注單獨添加的兩種微量元素含量。
食品營養標簽不規范在餅干類食品中最為嚴重,有很多餅干根本沒有營養標簽。在沃爾瑪門店食品區出售的76種餅干中,康師傅的24種產品以及老字號老茂生的5種產品都沒有營養標簽,其他的小品牌更難尋營養標簽,只有簡單的配料成分。粗略統計,在整個餅干貨架區,有營養標簽的餅干不足一半。
記者昨日致電12365消費者舉報投訴熱線,工作人員表示,如果消費者有疑問,可以帶著產品到監測中心進行鑒定,并提出相應索賠。記者在賣場內隨機采訪的5位消費者都表示,不打算針對營養標注問題進行投訴。“如果廠家隨意標注營養成分,相關部門應該在產品進入市場前檢查。為了幾包牛奶,顧客要到檢測站檢測,太麻煩了。”顧客樊女士表示。
幾家食品廠家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提到,在營養標簽規范的實施中,衛生部給食品企業留出了過渡期,以使用完原有庫存標簽并建立新的營養標簽標示系統為截至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