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遲未公布的檢測報告結果,讓北京賽波特如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如煙”)的戒煙產品“如煙”陷入尷尬境地。
近日,其更是由于不接受經銷商的退貨而遭遇起訴,如煙的賬戶存款被北京市東城區法院依法凍結。
但對于這起事件,如煙副總裁苗楠昨日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這是一場惡意炒作。
此次申請財產保全的為如煙的經銷商——秦皇島市維青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維青公司”)。該公司起訴稱,維青公司天津分公司在與如煙公司的經銷合同到期后,將未銷售完的128萬余元貨物退還給如煙公司,對方收貨后卻拒絕返還貨款,并且不歸還15萬元的市場保證金。此外,維青公司在三亞經銷如煙產品的合同到期后,如煙公司也沒有退還其5萬元的市場保證金。就連應該支付給維青公司的2.5萬元廣告費也不履行。
于是,維青公司將如煙告上法院。到目前為止,如煙公司一個賬戶上的27萬元賬款已被依法凍結。
然而,對于為何不接受退貨一事,苗楠并沒有給記者正面的回答。其只是表示,公司之間的經濟糾紛有兩種,一為正常行為,另一種為惡意炒作。而此次事件則屬于后者。
“我們公司有140個經銷商,2年來關于退貨、解除合同等事件處理得都非常有秩序,包括與維青公司間的關系也很好。而在這件事情發生前,維青公司并沒有聯系過我們,法院也沒有通知我們。”苗楠說。
但記者從相關法律人士方面了解到,法院在依法凍結賬戶前為了避免賬戶轉移,的確不用通知被凍結方。
記者昨日電話聯系到維青公司,但一位王姓女士卻表示對此事無可奉告。“這是正常的退貨行為,我也不知道他們為什么不接受退貨。”
而如煙公司一位內部人士昨日卻向記者稱,事實上此次維青公司要求采取的是“高價退貨”方式,“他們1塊錢進的貨,現在卻要求我們退5塊錢,而之前各種負面報道已經導致如煙銷量下降,這種做法是企業無法承受的。”該人士說。
苗楠昨日表示,如煙公司一年有好幾億的銷售額,因此凍結27萬元賬戶對其并不會產生影響。
如煙公司內部人士還告訴記者,事實上從如煙有毒事件爆發以來,公司已有不小的損失,預計這兩個月來就至少損失了1億元,而品牌方面的影響更是無法預計。
但令人不解的是,此前衛生部委托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了“如煙”安全檢測,并計劃于去年年底公布結果,但這份檢測報告至今沒有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衛生部新聞發言人在上月舉行的衛生工作會議上表示,國家相關部門正在加緊制定對如煙類產品的認定管理實施辦法。而其也駁斥了如煙公司此前關于尼古丁無害的說法。“需要明確提出的是,尼古丁對人體是有危害的。我們鼓勵企業研發戒煙類產品,但是不能違背現行國家的規定和一些科研成果及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