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如今電子商務行業競爭激烈,但曾經輝煌的當當網卻開始失落了,2011年這家企業至少有300萬老用戶流失,多次被曝光出售假貨,過去三個季度虧損超過3億元。現在隨著股價跳崖到5.88美元,當當網被指逐漸喪失在電商行業的話語權,那么它為什么會跌出電商第一陣營呢?經濟之聲特約觀察員21世紀商業評論主編吳伯凡就此分析。
吳伯凡:當當網目前面臨的真正的危機還不在于這些運營型的危機,而是戰略型的危機,導致戰略型危機的是當當網領導人對電子商務的狹隘理解和對電子商務缺乏足夠的想象力。B2C電子商務的原始突破點是網上書店,這是由圖書這種商品本身的特點決定的,圖書只不過是一種信息載體,公認的物流難度最低的產品,也正是由于圖書的這種特點,最早的電子商務網亞馬遜以及在中國的追隨者當當、卓越都是以網上書店起家。
隨著商業生態的變化,企業需要不斷的調整和重新定義自己的業務內涵,以創新型的業務來滿足客戶的需求,如亞馬遜通過圖書業務單點突破,全面擴張,成為一個提供豐富產品的網絡零售商。相比之下自稱是中國亞馬遜的當當一直只是把自己當成是一個簡單的網上書店,既沒有縱向的業務深耕,也沒有橫向的業務擴張,直到2010年上市,當當仍然是一家以賣書為主業,以基價為唯一的競爭手段的網上書店。即使到現在為止,當當的銷售總額當中有超過2/3仍然是來自于圖書業務。
作為中國最早的B2C電商網站代表公司,當當網本來可以傲視后來者,但是為什么反倒因為起家的圖書業務陷入困局當中呢?
吳伯凡:長期從事圖書銷售讓當當網的倉儲和物流水平,規模和能力上一直處于較低的水準。而對于網絡零售來說,倉儲和物流的能力、售后服務能力越來越成為競爭的焦點,當當網低水平的物流嚴重的限制了其業務規模的擴張和服務質量的提高,當當網的物流能力被其主營業務及圖書配送牢牢限制住了,而且屬于不自知的狀態,讓它涉足更廣泛的網絡零售時步履蹣跚、力不從心。就像柯達被膠卷綁架無法大力發展數碼相機業務,諾基亞被功能手機綁架,無法在智能手機上大有作為一樣,當當網被自己的網上圖書銷售上的先發優勢所綁架,無法在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上重新界定和擴張自己的業務。當產業生態悄悄發生變化的時候,原有的業務模式和競爭手段在不知不覺中失效,當當網在艱難的熬過了漫長的冬天之后,當當網發現這個春天并不屬于自己,自己很可能要滯留在新的冬天里頭,生死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