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人大代表、中國國際商會滄州商會副會長尹廣軍
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
文/本刊記者 李穎
近幾年,隨著網絡的發展,網絡購物在中國發展很快。特別是一些特定人群,由于時間等限制,確實需要通過網絡這種方便、快捷的渠道來購買一些產品。消費者的需求,決定了網絡購物產生的必然性。
在國外,網絡購物這種消費形式也同樣存在。以日本為例,由于工作時間等原因,很多人也是通過網絡來購買商品。但日本的網絡購物是以引導消費為主,在飛機、火車上,通常會放置有專門介紹網絡購物的雜志或者商品目錄。這些雜志上介紹的商品,一般都是很新潮、很實用的商品,但這些商品的銷售渠道僅僅是通過網絡,而并不在商場、專賣店等實體店中銷售。所以從某一方面來說,在日本,網絡銷售的商品填補了實體店中商品的空白,且比實體店中同類商品的價格優惠。
除此之外,日本網絡銷售的服務也非常到位。在消費者預定商品后,商家首先會與消費者確定到貨日期。當商品在約定日期送到后,消費者有15天的試用期,在這15天內,如對商品不滿意,消費者可以隨時退換。當商品達到消費者滿意后,消費者可以在15天內的任意一天到銀行或24小時便捷店付款。這樣一來,不僅避免了宣傳商品與實際貨品不符的情況,還避免了因網絡付款賬號被盜等不安全因素。
在國內,網絡購物尚屬于一種新興的消費形式,由于監管制度不健全、技術手段不完善等原因,一些網絡商家成了假冒偽劣產品銷售的窗口。但網絡購物市場潛力巨大,這種新的消費形式不能被一些不講誠信的商家而影響了整個網購市場。
因商家的不誠信而喪失市場的案例很多,包括前幾年中國人在在國外開辟的一些市場。比如中國在俄羅斯的服裝市場、兒童玩具市場、皮革市場等實物市場,由于個別商家惟利是圖,在經營上不講誠信,沒有保護市場的意識,從而致使我們丟掉了很多的國外市場。而在中國,網絡購物作為剛剛起步的虛擬交易市場,更需要從這些實例中吸取教訓,冷靜地思考和反思。
改革開放30年的進程中,中國社會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但國民素質和法律意識卻沒有跟上發展的腳步,造成了脫節。所以,要形成一個良好的網絡購物環境,網絡商家和消費者都應該在素質上加強提高。
與此同時,消費者也應該在網絡購物時提高辨別能力,增強自己的消費和維權意識。
一個市場的從產生到壯大,它的經營、發展單純依靠商家的自律和消費者的警惕還是遠遠不夠的。當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護的時候,監管部門就應負起應有的責任。越是這個時候,越不能讓不良商家更深地危害市場,監管部門要維護市場的健康。
對于網絡購物市場混亂的現狀,有關政府部門應加強監管力度,出臺政策,研發、推廣落實相關網絡保障技術,將制度與技術結合,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對于不良商家,要嚴厲打擊,殺一儆百。
網絡購物市場雖然后黑商家,但消費者并不應該因為個別現象,而對網購喪失信心。
網絡購物的產生,極大地促進了消費,刺激了經濟發展,是一種很好的消費形式。所以我們應該利用好這個平臺,使之向更廣闊的市場發展,發掘出它在更多領域的消費潛力和消費理念。比如人們可以在網上進行舊貨商品的交易,甚至以物易物。再比如美國人想買中國人的商品、中國人想買加拿大人的商品,這種買賣可以通過網絡來實現,使網絡購物實現國際化、全球性。我希望這一天早日到來,中國人早日融入到國際網絡消費中。
網絡購物市場空間巨大,所以從現在起,就應該保護好這個市場,不要再因為沒有誠信而在網絡上丟掉了我們國外的市場。要通過誠信建立良好的消費關系,通過誠信培育良好的國際市場,通過誠信弘揚中國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