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法學院教授邱鷺風:“兩個自愿”是亮點
由于近期頻頻曝出的非法收治“精神病人”的“被精神病”現象,《精神衛生法》(草案)一公布就引起極大關注。多年來,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邱鷺風一直在關注該法擬定的進展。昨天,邱教授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背景:保障過億人群的權益
邱教授先介紹此法出臺的背景。據其介紹,根據衛生部等部門發布的數字,中國現在的精神障礙患者有1億多,看見記者甚為驚訝,邱教授表示,這還是保守估計,在英國相關統計顯示,精神障礙患者高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然而,盡管精神障礙患者人數如此之多,但對于他們權益的法律保護卻是極大欠缺,出臺這么一部《精神衛生法》十分有必要。
亮點:非常贊同“兩個自愿”
關于精神障礙的診斷,草案原文中如此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得違背他人意志進行確定其是否患有精神障礙的體格檢查”;關于精神障礙的治療,原文中也有這樣的語言:“精神障礙的住院治療由患者自主決定。只有精神障礙患者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且有傷害自身、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擾亂公共秩序危險的,才能對患者實施非自愿住院醫療。”
邱教授形象的將其總結為“兩個自愿”原則,這個“非常贊”。她介紹,近年來,有關精神障礙診斷和治療的案件頻出,遼寧就有一例,妻子為了爭得丈夫的財產,結果就把丈夫以患有精神病送治,而今后對于這樣的行為依據草案公布的條款,便有法可依了。“草案的第二十三條明確規定:精神障礙的診斷不得以精神健康狀況以外的原因為依據,這就意味著不管你是監護人、還是當事人的單位也好,你不能因或財產、政治等非精神健康狀況以外的原因將其強行送治”。
邱教授還認為非常“贊”的一點是,將破壞“兩個自愿”的法律責任提高到刑責的高度,這將極大的保護精神障礙患者的合法權益,對近年來備受社會質疑的一些個人、機構為了自己的利益,使人“被精神病”的丑惡現象,也將是一次重大打擊。
影響:部分病人可“藝術自療”
本報曾報道的南京藝術家郭海平在江心洲實施的一個“原生藝術”項目,主要是讓有天分的精神障礙患者創作藝術作品,同時通過藝術手段康復治療,然而這一項目至今難以進展,卡殼點就在于精神障礙的權益。郭海平介紹,他曾經接觸了兩位極具藝術天賦的精神障礙患者,患者本人完全具備辨識行為能力,然而按照醫院規定,除非監護人簽字同意,患者才能出院。這條規定使得郭海平的精神障礙者畫室長期處于無人進駐的狀態。
邱教授對郭海平精神病人藝術項目多有關注,她表示,就應該鼓勵一些精神障礙患者通過非藥物手段的治療,而按照草案的精神和一些條款,將來就有可能解決這一難題,即具備一定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障礙患者,完全可以自主決定是否出院,也即上述的“自愿”原則,這也是符合國際通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