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調查:慢性病藥品種少,便宜感冒藥用得少
“來社區衛生服務站就診的慢性病患者流失非常嚴重,現在我們做得最多的,是將患者上傳到醫院就診。”大板二區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生小黃說,拿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來說,社區目前只有格列本脲一種,很多患者來就診時一聽說只有這一種藥,都說不要。
黃醫生說,糖尿病患者多是老病號,經常吃藥。格列本脲是一種很“老”的藥,十幾年前就已普遍使用。這種藥物起效快,藥效持續時間很長,但調節功能較差,與現在常用的降糖藥相比副作用大一些。現在患者降糖用得最多的藥物是二甲雙胍,或是腸溶片,或是緩釋片,可以慢慢地、持續地將血糖降下來。“你叫他又吃回以前的‘老’藥,患者都不干”。
社區衛生服務站沒有可供選擇的其他藥物,患者來找醫生看病,只能上傳到醫院。有的老病號就診后,干脆自行到藥店買藥,鹽酸二甲雙胍腸溶片一盒也就七八元,不貴。
基本藥物中,治療高血壓的藥品也只有硝苯地平一種,患者來了沒有選擇,因此高血壓病患者就不愿來社區就診。
感冒發燒是常見病,在基本藥物目錄中,治療感冒的藥物都是中成藥,如感冒清熱顆粒、玉屏風顆粒、雙黃蓮顆粒、板藍根顆粒等。這些藥價格便宜,按理說,患者應該使用吧,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
黃醫生介紹說,感冒患者已習慣自己去買白加黑、康泰克等服用,而這些藥都不屬基本藥物,在社區就診時就沒法拿到藥。
2、數據:以前的常用藥沒了,就診患者減少三成
究竟患者常用什么藥?南寧市東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實施基本用藥制度前后患者常用藥進行了統計。今年3月至5月,患者使用基本藥物較多的品種有頭孢菌素類、注射用頭孢呋辛鈉,阿莫西林膠囊等。慢性病類用藥有吲達帕片、血塞注射液、丹參注射液、血脂康膠囊、丹參片、鹽酸二甲雙胍腸溶片等,內科用藥有利巴韋林含片、雙黃連口服液、保濟丸、阿昔洛韋片、復方甘草合劑、消炎利膽片等。
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士梁佩蘭告訴記者,中心采購的藥品有137種,占307種基本藥物的45%。在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前,該中心常用的藥物種類比現在要多。梁佩蘭說:“前后對比后很明顯,社區用藥在減少,患者以前常用的藥沒有了。我們是廣西中醫院一附院開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西藥少了,我們就用中藥來代替,雖然如此,前來就診的患者與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前相比,至少減少了30%。
3、聲音:生小病別把最好的藥吃了
“在國家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前,我們還有些擔心。”康全藥業龐云總經理說,“我們擔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變成一個小藥店,賣些便宜的常用藥。不過政策實施幾個月來,藥店感冒藥、降糖、降壓、降血脂等慢性病用藥的銷量,仍然在各類藥物銷售的前三甲。這讓我們有些意外。龐云認為,這與群眾的用藥習慣有關。
南寧市古城大藥房副總經理付健告訴記者,降糖、降壓、降血脂等慢性病常用藥藥店都有,銷量一直很好。如果有些藥物價格較低,群眾還不一定會買。一般都選擇大廠家品牌藥品,價格貴點也愿意買。有些患慢性病的老人,一次性會買十幾盒降糖降壓藥。
付健認為,這種用藥習慣是多年來養成的。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前,不管是社區還是醫院,為了追逐經濟利益,都會給患者開貴的藥。這些藥的確比“老”藥副作用少,但從長期來看對患者健康不利,生小病就把最好的藥吃了,患了大病可能藥就不管用了。“現在社區用基本藥物了,患者反而不適應了”。
“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難度是可以預見的。”南寧市衛生局婦社科科長鐘喜紅說,我國濫用藥物的情況比較嚴重,尤其是濫用抗生素。到社區就診就是看小病,用基本藥物是對的。不過,這一用藥習慣短時間很難改過來。不光社區如此,大醫院醫生開處方也應該對癥開藥,不要一開就是好藥、貴藥。
4、觀點:優先使用基本藥物可減少藥品濫用
據介紹,基本藥物適應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劑型適宜、價格合理,能夠保障供應,公眾可公平獲得的藥品。
自治區衛生廳醫改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基本藥物都是經過國內專家討論并征求基層醫生意見確定的,能滿足基層各種小病和慢性病社區治療的需要,藥品種類是齊全的。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可以減少不合理的患者藥品支出,最重要的一點,感冒發燒后找社區醫生看,可以優化醫療資源,使用基本藥物,也能減少藥物濫用。因此,在社區應優先使用基本藥物。
“不少老百姓認為價格高的藥品就是好藥,價格低的藥不好。這種觀念是錯誤的。”自治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秦志強博士說,藥物療效的好壞與藥價高低沒有關系,關鍵是否對癥用藥。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如果不能合理對癥用藥,價格再貴的藥也不算是好藥。一種藥物對同種病的病人來說,效果也不一樣,有的患者可能會出現嚴重的副作用,有的還會耐藥,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換另一種替代。因此,患者在治療用藥時,不要先入為主,要求醫生開好藥、貴藥。
(責任編輯:侯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