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產業持續發展 社會幫扶凝心聚力
2021-12-27 來源:農民日報 點擊:次
2021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一年。今年,農業農村部聯合9部門出臺《關于推動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財政部牽頭出臺《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管理辦法》,人民銀行等6部門發布《關于金融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等30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繼續大力實施消費幫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指導意見》,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等6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萬企興萬村”行動的實施意見》……一系列政策文件密集出臺,從頂層設計上明確了過渡期內推進脫貧地區產業持續發展的思路原則、目標任務和政策舉措。
在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指引下,各地強化創新驅動,健全產業鏈條,補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推動脫貧地區特色產業提檔升級;協作幫扶方式進一步優化,廣泛凝聚社會力量;消費幫扶交易額平穩增長,市場化幫銷機制作用逐漸凸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開局良好。
特色產業發展穩中有進
雖已入冬,貴州省黔東南州臺江縣革一鎮小黑寨的村民卻干勁十足,忙著對枇杷樹進行更新換代,種植臺江縣農業農村局從西南大學引進的“華北1號”新品種。臺江縣確定“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發展方向,明確推進“稻+”、漁業、以枇杷為代表的精品水果種植等主導產業提質增效、融合發展,對食用菌、中藥材、蔬菜等產業進行鞏固提升。
今年以來,各地加強規劃引領,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產業發展思路更加明晰。832個脫貧縣啟動特色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一主兩輔”特色主導產業布局基本形成。
為構建優質糧油、特色經作、生態養殖和現代種業、農業裝備、烘干冷鏈物流“3+3”特色產業發展體系,四川省廣元市建立起一整套保障支撐機制: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優先保障脫貧地區產業發展;建立鄉村振興項目庫,全市年滾動儲備產業發展項目1000億元;引導和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35億元投入脫貧產業發展。廣元市堅持全產業鏈開發、集群化發展,整合脫貧產業的精深加工業,建成8個年產值10億元以上的規模化農產品加工區,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率達52%;農產品產地批零市場、電商銷售網絡、冷鏈物流快遞站點實現全覆蓋,農產品電商銷售率達45%以上;做優農旅文融合產業集群,農業休閑旅游產值達110億元。
進入新階段,各類財政資金、金融資金和社會資本進一步聚焦脫貧地區,投入力度不斷加大。截至10月底,中西部22個省份已儲備實施產業項目17.8萬個,涉及財政銜接資金1370多億元,占比超過50%;累計發放脫貧人口小額信貸423.48億元。農業農村部指導脫貧地區開發特色產業保險險種,脫貧地區特色主導產業保險覆蓋率達到70%以上。
同時,產業支撐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從種養環節向全產業鏈拓展,科技服務、主體培育、人才培養、產品銷售等工作持續推進。依托產業技術專家組、農技特聘員、產業技術顧問等,90%以上的脫貧縣實現了主導產業技術服務全覆蓋。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持續做好農產品產銷對接,幫助脫貧地區銷售農產品近800億元。在重點幫扶縣,目前已組建600多個產業技術顧問組,支持培育高素質農民4.2萬人。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湖北小稀藤茶葉有限公司大力發展訂單農業,以每斤高出市場價3元的價格收購藤茶鮮葉,輻射面積達兩萬畝,有效帶動了周邊農民增收致富。通過訂單生產、托管代養、股份合作等方式,生產經營主體與脫貧人口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關系,為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提供了可靠保障。今年前三季度,全國脫貧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952元,比去年實際增長12.6%,增速比全國農村快1.4個百分點。
社會幫扶力量持續壯大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安仁鎮南岸村,今年接待游客量已達110萬人次,村民人均收入3.2萬元,較2017年增長兩倍。這都歸功于央企華僑城的幫扶建設。華僑城集團充分發揮城市綜合開發運營、全域旅游、新型城鎮化等多業務特長,建設和運營近30個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項目,年均接待游客量達4000萬人次。
今年以來,社會力量不斷加大幫扶力度,用市場化手段激活鄉村資源活力,讓沉睡的資源成為增收的源頭活水。
國資委組織推動進一步優化央企消費幫扶電商平臺,上架產品8800多款、累計交易額4億元,架起市場和農民之間的“惠民橋”。
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推出“惠三農”APP,農民網上預約、“踩點兒”賣糧,引導農民科學種糧、儲糧、節糧。目前已注冊用戶70余萬,預約售糧超3500萬噸。
中國石化率先發布《中國石化助力鄉村振興規劃》,明確“十四五”期間,全系統投入幫扶資金不少于15億元,助銷扶貧產品不少于40億元。針對自然環境惡劣、基礎條件較差的西部重點幫扶縣,計劃每年投入資金增長10%。
國家電網聚焦鄉村供電建設,今年安排投資1104億元,截至9月底項目竣工率達70%,農村戶均停電時間同比縮短1.5小時。“十四五”期間規劃投資7552億元,進一步提升農村供電能力,加快傳統農村電網向能源互聯網轉型升級。
截至目前,96家中央企業已在246個幫扶縣直接投入幫扶資金75.95億元,其中無償幫扶資金25.35億元,購買和幫助銷售脫貧地區農產品33.5億元,培訓基層干部和各類技術人員10.15萬名,幫助脫貧人口轉移就業1.23萬人。
央企做“大”做“強”,民企做“精”做“深”。福建浦城縣實施“回歸工程”,已引進產業項目20個,總投資超20億元。菜鳥驛站在全國1000多個縣域、3萬多個鄉村開通菜鳥公共服務站,打通物流進村“最后一公里”。
消費幫扶規模快速增長
來自廣西大化的“圳品”七百弄雞進入深圳多個大型商超,受到市民熱捧;百色“圳品”芒果禮盒上架銷售后,今年銷售額同比增長200%……深圳創新打造“圳品”消費幫扶城市品牌,今年已將110個消費幫扶產品納入體系,“圳品”在深銷量較以往同期平均提高了30%。
今年以來,全國各部門、各地區累計直接采購和幫助銷售脫貧地區產品超過4500億元。
安徽省合肥市地鐵上線13列“消費幫扶專列”,刊登340塊燈箱廣告,滾動播放60個LED宣傳視頻,打造全方位立體的“消費幫扶”推廣矩陣,幫扶76個縣(市、區)、共計550家企業600多個優質特色幫扶產品。
北京市豐臺區致力于打造高效暢通的產品供應鏈,實現脫貧地區優質農副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聯動,今年已實現消費幫扶4億元。
今年,重慶市出臺消費幫扶100項重點推進工作,對接中央單位定點幫扶、魯渝消費協作、市級幫扶集團幫扶、“一區兩群”區縣協同發展等機制,暢通電商幫扶渠道、產銷對接渠道、幫扶產品專銷渠道、直采直供渠道。奉節縣與山東省深入協作,將“萬噸奉節臍橙進山東”打造成“魯渝一家親,山城好味道”消費幫扶行動的特色活動。
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社搭建832平臺,對供應商、采購預算單位均實行“零收費”政策,買賣雙方不需要承擔任何交易成本。截至目前,平臺覆蓋832個脫貧縣,通過需求端拉動,帶動脫貧地區產業發展,惠及230萬農戶,累計交易額160億元,今年已實現交易額80多億元。
今年“雙11”活動期間,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上線消費幫扶板塊,832個脫貧縣和160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產品銷售總額分別實現15%和20%的同比增長。
全國消費幫扶總額平穩增長,其中各級政府部門直接采購量相對平穩,市場化幫銷機制穩步提升,今年所占比重已超過60%,消費幫扶中的市場機制作用進一步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