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風靡全國的惠氏、多美滋等知名國外奶粉,在近幾年發生的“質量門”事件也曾引起了消費者的關注,國外奶粉也未必“安全無憂”,而如今漲價聲卻一路高歌,消費者應該如何選擇?
圣元優博“早熟門”:“圣元優博,58種營養素,讓媽md愛沒有缺憾。”這句電視廣告詞,令無數中國年輕媽媽倍感溫馨,曾因“女嬰性早熟”事件飽受質疑。
多美滋“糊精門”:被曝大量添加麥芽糊精,含量超過30%。內購價格低,其實成本價比內購價格還低。由于營銷成本越來越高,只能在生產成本上加以控制。在奶粉中添加麥芽糊精是降低成本的有效辦法,此外奶粉生產廠家還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在生產環節降低成本。
惠氏“結石門”:惠氏含葉黃素有助于眼睛發育,卻有造成結石患兒,引發家長們“拿什么喂養我的孩子”的擔憂。
雀巢“粉碘門”:浙江質監局通報碘含量超標奶粉,雀巢金牌成長奶粉赫然在目。
美贊臣“金屬門”:高DHA配方是促進智力腦部發育的,曾因被懷疑感染了一種罕見細菌,一名嬰兒因食用這一染菌奶粉而患病身亡,而引發熱議。
明治“召回門”:調查該公司生產銷售的“明治STEP”奶粉中檢測出最高每千克30.8貝克勒爾的放射性核素銫。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稱,這是核電站事故后首次從奶粉中檢測出銫,最終決定召回約40萬罐奶粉,引發恐慌。雅培“酪蛋白門”:CER的一份報告將雅培推到風口浪尖。該報告指出,雅培配方奶粉遠未達到國際標準甚至是中國所能接受的最低標準,被指最差洋奶粉。各種異物頻現,讓人不堪入目。
紐瑞滋“貼牌門”:自詡為“新西蘭全能營養專家”的紐瑞滋嬰幼兒配方奶粉,被媒體曝光在原產地新西蘭無跡可尋,是一款“中國特供奶粉”。在輿論壓力下,紐瑞滋首次公開承認該品牌由華人創辦,同時在新西蘭和中國注冊,對品牌的屬性不予評價。
辣評:“洋奶粉”質量問題頻發,引發的信譽危機值得企業深思。無論是召回還是通過相關部門進行解決,質量是作為企業的生命,社會監督是對企業的責任,“洋奶粉”也未必就是“質優”的代名詞。而國內奶企同樣應該深刻認知,質量問題是每個企業的首要責任,需要不斷加強完善,提升質量管理體系,增強國產品牌替代能力,讓國人享用更好、更安全、更實惠的奶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