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春節糖果糕點銷售旺季來臨之際,徐福記不幸惹上了一場“麻煩”:不久前,深圳市福田區法院審結了一起民事糾紛案件,認定徐福記芒果酥、芝麻香酥沙琪瑪及落花生酥心糖含有國家規定不得在糕點或糖果類食品中添加的抗氧化劑(俗稱“防腐劑”),該行為已構成對消費者的欺詐,必須作出賠償。
這被市場普遍理解為:徐福記產品違規添加抗氧化劑。
受此消息影響,北、上、廣等地已有部分超市對涉案徐福記產品進行了下架處理。
很快,徐福記在廣州召開新聞發布會,一方面澄清,一方面喊冤。
那么徐福記究竟冤不冤,又該怎樣自證清白?
應該用事實說話而不是自說自話
事件的起因并不復雜。
據廣東媒體報道,今年8月,廣東一消費者在深圳超市中購買了徐福記的產品芒果酥、芝麻香酥沙琪瑪和落花生酥心糖后,發現上述產品標簽中含有國家規定不允許添加到糕點或糖果食品中的TBHQ和BHT。隨后該消費者向深圳福田法院起訴,指控徐福記生產不合格食品。
公開資料顯示,TBHQ和BHT屬于食品添加劑中的抗氧化劑,能防止或延緩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變質,提高食品穩定性,在我國規定的最大允許使用量為0.2g/kg。但根據國家標準GB2760相關規定,兩者均不能添加到糕點或糖果類食品中。
對此,徐福記辯稱,涉案產品配料表中TBHQ、BHT均由原料帶入,符合GB276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的帶入原則。其產品含有TBHQ、BHT屬合法,其中芒果酥中的TBHQ、BHT以及芝麻香酥沙琪瑪中的TBHQ、BHT是原料食用油帶入,而落花生酥心糖中的TBHQ則為花生仁原料中帶入。
徐福記同時還提供了三份東莞市質監局出具的證明,意圖證明涉案產品中的TBHQ和BHT并非人為添加。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方面的相關專家告訴記者,盡管根據國家標準GB2760相關規定,TBHQ和BHT不允許直接使用在糕點或糖果類食品中,但國家標準GB276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對于由食品原料中帶入的抗氧化劑則不在受限范圍。
但法院最終認為,東莞質監局的證明不足以證實涉案徐福記產品沒有直接使用TBHQ和BHT,而且即使這兩種食品添加劑為原料帶入,并非人為添加,也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
據此法院認定,徐福記將原料帶入的食品添加劑在標簽上標注與國家相關文件的規定不符,徐福記在涉案產品標簽上標注添加了TBHQ、BHT與事實不符,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的規定,必須對消費者作出相應賠償。
對于這一判決,徐福記并不服氣,稱“目前一審判決并未生效,不能因此認定徐福記產品違法添加食品抗氧化劑。將依法提起上訴”,且指責法院缺乏專業知識。12月13日,徐福記向媒體出示了多份質檢報告,力證并非故意添加。根據其中一份由廣東省東莞市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出具的報告顯示,徐福記送檢的花生醬TBHQ含量為0.0499g/kg,芒果酥、蛋黃沙琪瑪TBHQ含量<0.01g/kg,而酥心糖桶的TBHQ含量則為0.02g/kg,評價均顯示為“合格”。
#p#副標題#e#
上文提到的中國農業大學專家認為,此報告有一定程度的說服力。
因為,TBHQ在我國規定的最大允許使用量為0.2g/kg,如果是通過原料帶入的,相關產品中的TBHQ含量應該低一個數量級,也就是0.02g/kg左右,東莞質監局出具的檢測數據符合這一特征。
但他同時指出,任何檢測中心檢測的都是樣本產品,單一的檢測數據缺乏足夠的說服力。
也就是說,徐福記要想自證清白,應主動提請較大規模的抽檢,用數據說話,用事實說話,而不是自說自話,空言“絕對安全”。
徐福記是不是代行業受過?
自被指“違規添加抗氧化劑”,徐福記一直大聲“喊冤”,徐福記的產品芒果酥、芝麻香酥沙琪瑪和落花生酥心糖絕對安全,不存在違規加入添加劑的問題,公司不會召回或下架相關產品。
而徐福記忽略了的是,還欠著一個對消費者、對公眾的“道歉”。畢竟,在相關產品配料表中明目張膽注明不允許添加的抗氧化劑的確違規——按徐福記自己的說法,也屬于“標注不規范”。雖然徐福記稱,目前已經在新產品的包裝上把上述兩種添加劑改標到產品原料后面。
另外,令人奇怪的是,徐福記這樣一個被雀巢以17億美元(人民幣111億元)收購的品牌企業,何以犯如此低級的錯誤?這未免有悖常識。
徐福記方面的解釋是,之所以在產品標簽中標注,緣于“原料中帶入”幾無可避免,這也是為了防止一旦TBHQ、BHT檢測出來“被動”。
但網友似乎并不買賬。新浪網的一份調查顯示,就“你認為徐福記是否違規添加抗氧化劑?”選項,近七成的網友選擇了“是”;就“糖果業違規添加抗氧化劑是普遍現象嗎?”選項,同樣有近八成網友選擇了“是”。
網友的指向當然并不能代表真相。但徐福記的一味喊冤有理由讓有心的網友懷疑,徐福記也許是“代行業受過”,類似徐福記的情況是行業的普遍現象。
記者走訪北京的多家超市也發現,如沙琪瑪,無論是徐福記旗下的雞蛋香酥沙琪瑪、香酥全蛋沙琪瑪、雞蛋沙琪瑪等,還是其他多個品牌,其食品配料表中食品添加劑一欄中,多都標有TBHQ。
徐福記方面曾提出,根據GB276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TBHQ允許使用于“熟制堅果與籽類”和“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BHT允許使用于“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
而TBHQ和BHT是廣泛應用于我國食用油脂的抗氧化劑,在我國使用油料進行加工的產品中,幾乎都會帶入這種抗氧化劑。
業內專家也認為,凡是油質的食品幾乎都有抗氧化物質,原因是要延長該類食品的保質期。如果在油脂食品里不加入抗氧化劑,在保質期內會產生很多的自由基,自由基就會影響人體的健康,同時也會產生一些異味,縮短食品的保質期。
但有業內人士指出,TBHQ和BHT并非完全不能避免,只是企業為了節省成本而選擇用價格較為便宜的原料,比如棕櫚油。據了解,堅果類原料在生產過程中的確較容易被氧化,但可以通過提高食品中糖的含量或使用花生碎等來替代解決,而糖果或糕點中使用的棕櫚油也可以用其他食用油來替代。
只不過棕櫚油是目前所有食用油中價格最低的一種,因而得到企業的偏愛罷了。
TBHQ和BHT不是“洪水猛獸”但要防濫用
食品中的TBHQ和BHT是“洪水猛獸”嗎?
據國家相關規定,作為抗氧化劑,TBHQ的使用范圍是油脂、堅果、油炸面制品、方便米面制品、餅干、腌臘肉制品、膨化食品和風干水產品;BHT的使用范圍則是油脂、脫水馬鈴薯粉、堅果、膠質糖果、油炸面制品、即食谷物、方便米面制品、腌臘肉制品等。
這是因為食用油脂和含油食品在貯存過程中很容易發生酸敗現象,導致油脂和食品變質。而TBHQ和BHT這兩種添加劑都能防止或延緩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變質,提高食品穩定性。
當然,TBHQ和BHT作為化學制劑,如果人類長期大量食用,有導致畸形、癌癥的危險。
不過,對于這兩種物質的危害,中國農業大學的專家表示,在正常情況下只要符合國家添加劑計量規定的,人體是可以通過身體代謝排掉的,因此對人體是沒有危害的;但如果濫用,則會對人體肝腎組織帶來傷害。
那為什么有些食品比如方便面中可以添加,而糕點糖類就不允許添加?
專家解釋,這是因為我國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是“能不添加就不添加”,這也是從保護食用者健康角度考慮的。
就糕點而言,其本身含油脂較少甚至都不含,因此原則上根本就不需要使用抗氧化這一類的添加劑,所以在相關標準中要求“不得添加”;而其它諸如堅果、方便面等油炸食品則需要添加核定數量的添加劑,以保證產品的口感和質量。
國家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特聘專家董金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TBHQ和BHT等食品添加劑的真正問題是,由于目前對于添加劑的檢測是“被動檢測”,更多依靠企業的自律自覺,導致了不少非法添加的情況出現,這才是目前政府監管當中的一個瓶頸問題,急待解決。
對于消費者而言,應注意不要長期吃某一類食品,雖然添加劑使用時安全的,但長期的積累效應也會增加食品安全風險。
有專家建議,類似徐福記這樣的知名品牌企業不要總是圍著成本花費心思,還應進一步挖掘高端市場,比如在原料上下大成本、下大功夫,推出市場上目前難以尋覓的不含TBHQ和BHT的糕點和糖果,必會受到高端人群的熱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