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美國不少華裔商家常會遇到顧客以不喜歡為借口,拒絕在享受服務后付款。警方涉入后情況雖好轉,但不少習慣吃“霸王餐”的顧客開始另辟蹊徑,通過向消費機構投訴要求賠款。紐約羊頭灣一家發廊的華裔店家就遭遇此情況,經近一年努力最終成功捍衛自己的權利。
布魯克林羊頭灣U大道不少商家反映,常有顧客在享受店鋪提供的美發、美甲等服務后,以店家服務不佳為由拒絕付款。商家通常報警,大多數時候警方趕到后會要求賴賬的顧客付款,否則警方有權將其逮捕。
然而,不少習慣賴賬的顧客在被警方要求付款后,開始向有關機構投訴,來給店家找麻煩。U大道交東18街的陳女士表示,其店面兩年前給一名外族裔女士做頭發,雖然她拿出一張圖片介紹喜歡的款式,但美發師強調不會完全一致,對方也表示認可。
美發師完成工作后,該女士卻以要求的是大波浪、而非小波浪為由拒絕付款。陳女士只好報警,警方很快趕往現場要求該女士支付費用。兩周后,店家接到一家民間商家信用機構的來信,指顧客投訴該店服務不好、要求發廊將錢退還,否則會將發廊列入服務不好的名單,并在網上公布。
陳女士向市議員康德全(Chaim Deutsch)求助后,獲該辦公室免費律師協助,向該信用機構寄信表示,當時已向顧客解釋了發型不會一模一樣,對方也接受,才繼續進行服務。
不久后,該機構又寄來一封信件,指對方否認曾說過接受發型不一樣的話,陳女士的代理律師又一次寄信給對方,同時附上不少證據,最終該機構才表示發廊服務沒有問題,不再要求陳女士將對方的付款歸還。
羊頭灣第15小區委員會華裔委員曾思闡,呼吁當地商家遇到類似情況時不要選擇默默忍受,拒絕吃“啞巴虧”。可向民選官員辦公室求助,引起民選官員注意后更可推動相關立法,保護小商家利益不受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