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許多跨境貿易受到了很大影響,這其中,進口奶粉也未能幸免,近期據多家媒體報道,中國消費者在海外奶粉代購量大幅下降,不少代購專賣店經營困難,曾經熱銷的洋奶粉滯銷現象突出�,F實情況究竟如何呢?
海淘奶粉滯銷
買進口奶粉還是國產奶粉,寶媽們各有各的想法。那么市場上的情況如何呢?在國際進口奶粉方面,疫情以來,奶粉代購受到直接沖擊。
據ABC News(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消費者在海外代購量大幅下降,澳大利亞諸多品牌受到沖擊,其30%的代購專賣店倒閉,熱銷的嬰兒奶粉也出現滯銷情況。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表示,澳大利亞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代購行業徹底被疫情顛覆了,不僅成千上萬的個人代購者感受到了影響,澳大利亞主要代購企業也感受到了變化。
疫情前,澳大利亞估計有15萬人從事代購,除了專業代購,還有許多游客和國際留學生充當著臨時代購的角色,約有1000家實體專賣店迎合了這一需求。然而,疫情期間,海外入境人數大幅下降,尤其是國際留學生,但隨著澳大利亞邊境關閉以及封鎖禁令的實施,以代購渠道為代表的澳大利亞零售貿易受到巨大沖擊。澳大利亞品牌與代購咨詢公司Honeyroo表示,目前約有30%的代購專賣店暫時或永久關閉。
位于法國巴黎的東西E全運物流公司從2014年開通了奶粉專線。疫情期間,法國大量的海淘商品由于沒有物流渠道而積壓,奶粉回運數量減少了3成。
海關數據顯示,嬰幼兒進口奶粉數量2018年約為41.7萬噸,2019年進口數量為34.5萬噸,同比下降17%。其中2019年1~8月份,奶粉進口數量約為23.2萬噸;2020年1~8月,進口數量為22.4萬噸,下降幅度為3%,延續了之前下降趨勢。
進口奶粉數量下降,也影響到了國內主要經營進口奶粉的母嬰店,反而是國產奶粉銷量有了提升。
寶媽小慧正在糾結給寶寶喝什么樣的奶粉。最初,因為擔心國內奶粉質量問題,她想著聯系在海外的同學,能不能幫忙代購一款奶粉,但是疫情的原因讓她放棄了這個打算。最終,小慧選擇了國產奶粉。
據河北石家莊一家超市負責人表示,最近幾年,國產奶粉的銷量一直在增長,疫情以來增長速度更是迅速。這一狀況在一些二三線城市表現得更加明顯。
從去年開始,石家莊市橋西區益友北國超市國產奶粉銷量逐漸增加,今年疫情以來,國產奶粉的優勢更加明顯。今年1~9月,這家超市國產奶粉銷量占比60%,進口奶粉占比40%。
國產奶粉品質升級
事實上,最近幾年,國產奶粉在消費市場的占有率一直在不斷增加,疫情只是一個更便于消費者觀察的契機而已。國產奶粉受到消費者的歡迎,背后的原因,主要還是各大奶粉企業在產品品質把控、多渠道營銷體驗上下了不少功夫。
母乳,是嬰兒成長最自然、最安全、最完整的天然食物,含有嬰兒所需的所有營養和抗體。根據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今年發布的中國母乳喂養影響因素調查報告,中國嬰兒6個月內純母乳喂養率為29%,低于43%的世界平均水平和37%的中低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面對這樣的情況,2003年,伊利母嬰研究中心就開始自主研究中國母乳特點,通過走訪、收集,足跡遍及全國20余個省市自治區,積累了上百萬份母乳研究數據。
除了國產奶粉中蘊含的高科技,生產加工運輸等環節的全透明運作、全過程監管等,也在持續提升著國產奶粉的高質量。伊利奶粉包裝罐上的二維碼就像身份證一樣唯一,消費者可以通過二維碼查詢到奶粉的生產時期、批次、保質期、檢驗結果各項指標。而在企業端,能追溯查詢的信息更多。
在君樂寶旗下的一家奶牛場,4000頭奶牛吃著美國進口的苜蓿、黑龍江的玉米,睡著墊著鋸末的臥床,目的就是增加產奶的數量和質量。為了及時準確掌握每頭奶牛的身體健康情況,他們還在奶牛的耳朵上穿戴了電子監測數據芯片。
據君樂寶乳業集團鹿泉牧場場長杜宣平介紹,他們生產加工出來的這種牛奶,比目前歐盟、美國的有關檢測標準還高。比如菌落總數,歐盟標準是每毫升小于10萬個細菌,美國標準是小于50萬個細菌,君樂寶奶粉是每毫升小于2萬個細菌;體細胞歐盟標準是每毫升小于40萬,美國標準是每毫升小于70萬,君樂寶奶粉是每毫升小于20萬個細胞。
飛鶴也立足于中外寶寶體質差異,根據中國母乳特點重點解決母乳化脂肪、母乳化蛋白和蛋白過敏等難題,研制“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奶粉。
此外,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副理事長顧佳升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奶源新鮮也是國產奶粉最大的優勢,而新鮮奶一定是來自本土的。以國產的旗幟奶粉為例,其顛覆了傳統奶粉生產模式,在張家口建立了奶牛養殖和奶粉加工零距離的一體化工廠,這在全球乳品行業都是最領先的模式。在這里,從奶牛擠奶到奶粉加工之間僅需要2個小時。由于減少了鮮奶儲存和運輸的環節,有效降低了原奶被污染的風險,并有條件最大化保留了原奶中的免疫活性物質,而這些物質對于嬰兒其實是最珍貴的。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嬰幼兒奶粉占據了67%的市場份額,中國奶粉開始重新贏得中國媽媽的信任。這背后是國家、企業、消費者實實在在的努力。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指出,要“實施奶業振興行動,加強優質奶源基地建設,升級改造中小奶牛養殖場,實施嬰幼兒配方奶粉提升行動”。
嚴抓品質:讓中國媽媽更信任中國奶粉
奶粉安全問題一直是全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
從2008年開始,在中國父母的“寵愛”下,洋品牌奶粉的漲價頻率不斷提高,在短短數年間就從均價200元,一躍邁上400元大關。但在大洋彼岸,其零售均價不過20歐元(折合人民幣165元)。相比之下,中國內地售價竟是全球最高。
然而“高價”并不一定意味著“高質”,洋品牌奶粉曾頻頻傳出質量問題:美贊臣、雀巢等一線洋品牌奶粉曾被曝出金屬污染、碘超標等事件;韓國每日乳業部分產品被檢測出含有福爾馬林;雅培、美素奶粉中有蟲子……面對這些質量問題,部分洋品牌的態度卻不誠懇,或遮掩或否認,甚至核輻射超標的明治奶粉不愿召回代購產品。
洋品牌奶粉賺取暴利,是業內公認的事實。無論是和其原產地,還是周邊國家、地區相比,國內在售的洋品牌奶粉堪稱全球最貴。同時,洋品牌奶粉普遍存在“價格歧視”,洋品牌境內外的差價可達到數倍之多。
而近年來,特別是近五年,國內奶粉企業通過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國產奶粉的質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2017年1月《全國奶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這份被業內人士稱作“奶業十三五”的規劃提出,發展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提升嬰幼兒配方乳粉競爭力等主要任務。2019年國家發改委等7部門聯合發文出臺《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方案》,力爭嬰幼兒配方乳粉自給水平穩定在60%以上。
功夫不負有心人,產品內在品質的真正提升,市場也正在給予積極的回應。我們希望國產奶粉能夠抓住機遇、苦下內功、嚴抓品質,更進一步地塑造、鞏固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