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凸顯,為了減少汽車排放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國家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的開發,鼓勵消費者選擇使用新能源汽車。

消費者疑惑,電動汽車目前充電樁問題還沒有解決,電動車外出時充電依然是難題。在國家在極力扶持,如北京市要求小區停車場等配備電動車充電樁,可能過一段時間后,充電問題不會再是難題,可是不考慮充電的問題,電池的使用壽命也是未知數,廠家也沒有明確的保障。
2016年,根據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普惠制,新能源汽車企業在研發和銷售環節都能獲得補貼,只要車輛達到規定的技術標準,除了中央財政補貼,還能享受與中央按1:1發放的地方補貼。過去幾年間,一輛電動轎車賣出后最高能拿到12萬的補貼,新能源客車最高補貼額度更是覆蓋了車輛的全部成本。
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一哄而上,市場銷量增長迅速,而上路使用率卻很低,消費者對生產企業套取國家補貼的懷疑就一直存在,近期內部人士的爆料,媒體關于新能源車騙補的報道更加劇了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不信任。
新能源汽車騙補,直接導致消費者對本來就有的疑惑,認為短短幾年的功夫,新能源車紛紛投產上市銷售,未經過足夠時間的磨合,技術不成熟,生產上市只是為了套取國家補貼,更加確信,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更加排斥。
10月20號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解決了消費者的后顧之憂。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說,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堅持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愿同國際社會一道,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和相關產業發展,為建設清潔美麗世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李克強總理要求,加快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走出一條健康可持續的產業發展新路。
《規劃》明確部署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能量互動,每一輛新能源汽車都是一個應急電源
辛國斌介紹,關于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能量互動,這次《規劃》也作了明確的部署,對于發揮新能源汽車分布式儲能優勢,降低新能源汽車的用電成本,提高電網調峰調頻和安全應急響應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但在實際推動中還需要完善標準法規,加快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后續我們會同相關主管部門要加強協同配合,加強高循環壽命的動力電池,高性能雙向充放電等技術的攻關,加快V2G接口、車網互動等標準體系的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開展V2G應用示范,來積極推動產業融合創新發展。
辛國斌特別說,其實我們每一輛新能源汽車都是一個智能的移動終端,都是一個儲能單元,都是一個新的數字空間。對于我們國家來講,因為我們國家的電網建設應該說是非常完善的,我們到了一些鄉村,幾乎都是實施雙回路保障,但是也并不是說我們發展這種分布式能源就沒有意義,在我們的一些邊遠地區還是非常有用的,特別是在我們遇到一些重大的、突發的自然災害的時候,我們每一輛新能源汽車其實都是一個應急的電源。
《規劃》明確提出加大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財政部“以獎代補”支持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孫光奇答記者問指出,充電基礎設施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必要的配套設施,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中央財政是從2009年開始對新能源汽車購置給予補貼,在此基礎上,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大力支持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支持政策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持地方開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責任主體是地方和相關企業;二是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協同推進的發展格局。新能源汽車相關的支持政策一開始主要是支持購置,現在已經逐步調整為中央財政支持購置,地方主要是補貼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地方原來也有支持購置的相關資金,這些資金現在轉為支持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等。
《規劃》明確提出加大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財政表態要給扶持。對于現在很多人在面臨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車的時候擔心的就是充電難的問題,比如他在城區活動,他發現停車位就很少,充電相對來說比較難,如果去郊區活動就會發現停車比較容易,但是可能因為其他的一些制約因素,比如充電樁數量比較少、故障率比較高或者是接口等等制約因素,充電難。
辛國斌說,廣大的消費者確實都有這方面的焦慮,買了車找停車位是一個壓力,有了停車位能不能安上充電樁是個壓力,出行到外邊去能不能充上電也是壓力。實際上在這方面確實還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所以這次在《規劃》當中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加大對充換電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財政還要給一定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