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燃油車對環境的破壞不言而喻。在全球減排的大趨勢下,減少汽油車的使用和生產迫在眉睫。
多國宣布禁售燃油車時間表此前,歐洲多個國家宣布了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挪威和荷蘭提出2025年起禁售新燃油車,英國、丹麥、冰島、愛爾蘭、西班牙,法國等國家均計劃在2030年到2040年之間逐漸淘汰燃油車。
在此情況之下,各大車企也制定了停止生產燃油車的時間表。沃爾沃表示,從2030年開始,沃爾沃將只交付電動車;本田則將于2022年停止在歐洲銷售汽油和柴油車型。在國內,長安、海馬、北汽、日產等傳統汽車廠商也表示將在2025年停止燃油車的售賣。
2020年,據德國道路交通監管機構KBA表示,德國電動汽車銷量增長兩倍,達到19.4萬輛以上。據挪威公路聯合會(OFV)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挪威的新車銷量為14.1萬輛,其中全電動汽車銷量為7.6萬輛,挪威也成為世界首個全年電動汽車銷量占比超過50%的國家。
今年國內新能源車預售180萬輛今年1月8日,公安部發布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72億輛,其中汽車2.81億輛。截至2020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492萬輛,占汽車總量的1.75%,比2019年增加111萬輛,增長29.18%。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400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32%。新能源汽車增量連續三年超過100萬輛,呈持續高速增長趨勢。
據中汽協發布的《2021年中國汽車市場預測報告》,2021年中國汽車銷量預計達2630萬輛,同比增長4%左右。其中乘用車銷量2170萬輛,同比增長7.5%左右;商用車銷量460萬輛,同比降幅10%左右;新能源汽車銷量180萬輛,同比增長40%左右。
此前,工信部稱,2020年新能源汽車個人消費比例大幅提升至近70%,而兩年前這一比例是20%。
此外,非限購城市的購買比重達到了60%。目前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投資累計超過2萬億人民幣,在成為中國發展重要引擎的同時,新能源產業也不斷迎來政策利好。
2020年10月,由工信部指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牽頭組織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正式發布。根據路線圖規劃,目標到2035年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銷量各占50%,汽車產業實現電動化轉型,燃料電池保有量達到100萬輛左右;且傳統能源動力乘用車全部為混合動力,新能源汽車成為主流,銷量占比達50%以上。
11月,國務院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下稱“規劃”),明確將從技術革新、制度設計、基礎設施等領域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發展步伐。規劃對未來幾年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進行了最后定調: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充換電服務便利性顯著提高。
此外,規劃還對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愿景進行了更為詳細的說明。較為顯著的有兩點,一是特別提出“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二是強調充換電服務的便利性顯著提高。
降低補貼減少泡沫2021年,新能源汽車行業正進入后補貼時代,1月1日起實施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一方面新能源汽車補貼不斷下滑,車企生存愈加困難;另一方面補貼所需的技術條件不斷提升,2020年純電動最低續駛門檻達到300km,給車企提出了新的要求。補貼的變化引導車企以加強技術研發、擴大規模等手段降低整車成本,從而帶動售價和整體產業鏈成本的下降。
有分析指出,從目前市場端表現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呈現兩極分化的局面,具體表現為高端市場和低端市場的需求旺盛,售價高于30萬元的高端市場已不在補貼范圍內,而低端市場同步在以汽車下鄉的形式進行另類補貼,實際上真正退坡的是中高端新能源車。
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累積了一定的泡沫,最后可能既會浪費錢,又產能過剩。關于泡沫形成的原因,他認為由于現在沒有特別好的投資機會,很多人看上新能源車是一個風口,就一窩蜂去投。但有些企業稱其為新能源汽車無非是想拿補貼,企業靠補貼是活不長久的。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加劇、鋰電池原材料價格下降,動力電池系統價格總體趨勢持續下降,整車成本大幅下降是大勢所趨。未來,新能源汽車要想得到長足發展必須靠市場驅動,通過技術進步和建立用戶基盤所帶來的規模效應將成為車企突圍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