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緊自查 一個小區竟有217戶業主被假冒注冊公司
2024-11-11 點擊:次
近日,廣州南沙區某小區的217戶業主遭遇了家庭住址被不法分子冒用注冊公司的離奇事件。幸運的是,業主們借助企查查平臺,及時發現并舉報了這些假冒公司,為相關部門迅速介入處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個小區竟有217戶業主“被開公司”?!
據廣東電視臺報道,10月中旬,家住南沙區某小區的黃女士,在業主群里面看到一條消息,頓時就驚呆了。
業主黃女士表示,她在群里看到有鄰居提醒大家,在“企查查”查一下自己的房產證地址,自家名下可能存續公司。
隨后,群內業主紛紛在企查查APP上搜了下,果不其然,不少業主發現自家地址被人注冊了公司。
業主黃女士向媒體展示了自己的房產證,房產證上也顯示這套住宅產權完全歸其個人所有。然而,一家文化用品批發公司卻用她家的地址注冊了公司,對此黃女士表示,她對這家公司投資人鄧某某的姓名并不熟悉。
在同一小區里,類似的情形比比皆是,而業主們對此卻一無所知。
根據業主群內統計,截至10月末,該小區共有217戶業主的住址已被冒用注冊公司。記者通過企查查平臺核查了業主們提供的信息,結果顯示,這200余家公司的成立時間主要集中在今年的6月至7月之間,而這些業主的房屋大多數是在2021年就已經驗收交付了。
記者隨同幾位業主進入他們的居所,發現有的業主的房屋尚未裝修,空蕩無人;有的則已經有人居住,充滿了家庭的溫馨,完全不見公司運營的痕跡。
另一位業主林女士表示,就此事大家已經報警,派出所民警也已過來登記,后續會有市場監管部門過來處理。
對此,小區物業表示,他們之前并不了解此事,直到最近執法人員進入小區,調查一家公司的運營問題時,他們才意識到業主的家庭住址被冒名注冊,且這種現象在附近幾個小區都有存在。
業主毫不知情,如何注冊的公司?
據了解,根據現在工商登記管理辦法,公司注冊需要經過業主的同意,那么是否有可能在業主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注冊公司呢?
律師表示有兩種情況,要么是前業主注冊的,要么就是有人偽造業主同意注冊公司的文件。
律師還表示,家庭住址被注冊為公司時,業主若需要注冊公司時就無法再使用同一地址。如果注冊公司出現糾紛,業主也有可能面臨維權人士的騷擾。
針對此事,南沙區有關部門回應稱,2017年廣州市政府為解決企業登記難的問題,降低了市場準入條件,有不法分子利用該便利政策,在未經業主同意的情況下,冒用業主的地址信息,提交虛假材料注冊了公司。
目前有關部門已派出執法人員,對涉嫌冒用他人房產取得設立登記的企業情況進行了逐一排查,下一步將依法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并通過國家企業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預計一周內可以完成,減輕對市民的影響。
據了解,不止廣州這個小區家庭地址被冒用,全國多地都有類似情況。
那么,遇到個人信息被冒用注冊公司,到底該咋辦?
一、聯系對方要求其辦理工商變更手續
權利人在可以聯系到侵權公司設立者的情況下,可要求其辦理工商變更手續,在工商系統地址庫進行更新,由此解決地址被占用問題。
二、向市場登記機關投訴,要求冒用人責令改正,或者進行行政處罰
《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第十七條規定,申請人應當對提交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負責�!妒袌鲋黧w登記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七十一條規定:“提交虛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取得市場主體登記的,由登記機關依法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吊銷營業執照。明知或者應當知道申請人提交虛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進行市場主體登記,仍接受委托代為辦理,或者協助其進行虛假登記的,由登記機關沒收違法所得,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虛假市場主體登記的直接責任人自市場主體登記被撤銷之日起3年內不得再次申請市場主體登記。登記機關應當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予以公示。”
簡單來說,權利人在發現地址信息被冒用注冊后,可向注冊地登記機關進行投訴,由登記機關調查核實后對冒用主體依法責令改正并進行相應的行政處罰。
三、提起行政訴訟,判決登記機關撤銷登記行為等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公司登記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座談會紀要》第一條第一款對以虛假材料獲取公司登記的問題作出如下規定:“因申請人隱瞞有關情況或者提供虛假材料導致登記錯誤的,登記機關可以在訴訟中依法予以更正。登記機關依法予以更正且在登記時已盡到審慎審查義務,原告不申請撤訴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訴訟請求。原告對錯誤登記無過錯的,應當退還其預交的案件受理費。登記機關拒不更正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判決撤銷登記行為、確認登記行為違法或者判決登記機關履行更正職責。”因此,申請公司登記的人提交了虛假的公司住所材料,通過提起行政訴訟后,如果登記機關不予更正,人民法院可以作出撤銷登記等判決。
四、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賠償損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條規定“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第二百三十八條規定“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依法請求損害賠償,也可以依法請求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侵權人提供虛假材料,將他人地址作為注冊登記地址,侵害了權利人的物權,妨害了權利人對用益物權的占有、使用權等方面的權利行使,很可能給權利人造成經濟損失。法院可能會根據同小區、同面積、同性質房屋在市場上的租金情況,酌定權利人的損失金額。
除此之外,為了避免更多無辜市民遭遇此類麻煩,律師還建議,公眾可以通過企業查詢工具如“企查查”等平臺,檢查自己是否被冒名注冊成為某些公司的法人代表或股東。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向有關部門反映,并尋求法律援助以維護自身權益。
在此提醒廣大民眾,保護好個人信息安全至關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警惕,防止個人信息泄露,以免給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機。當遇到類似情況時,應積極主動地與市場主管部門反饋,以防“假冒公司”給自身帶來進一步的經濟損失。

掃碼投訴